8月2日,大唐韓城第二發電公司3號鍋爐空預器檢修后漏風率測試結果出爐,實際數據顯示,3號爐在60萬千瓦滿負荷運行時A側空預器漏風率為3.48%、B側漏風率為3.42%,平均漏風率為3.45%,優于6%行業標準,標志著本次3號爐空預器密封改造項目取得預期效果,技改項目取得圓滿成功。
錨定而動
回顧本次空氣預熱器技改歷程,有艱苦地智慧攻堅,也有付出勞動后的喜悅和收獲。
回轉式空氣預熱器漏風率大一直是困擾各火力發電廠的技術難題。該公司3號爐自投產以來,空氣預熱器密封一直采用的是硬密封結構,由于長期運行過程中磨損等客觀因素影響,漏風率逐漸增大為11.38%,較行業標準偏差較大。該公司鍋爐專業組經過廣泛調研,根據空預器熱端漏風占比大特點,綜合分析可調扇形板技術、柔性彈簧密封技術等多種空預器密封技術,認真對比不變形恒定漏風率密封技術特點,在以往徑向密封技術基礎上,優化提升旁路密封以及中心筒密封,最終自主優化改造方案,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
新型密封技術加裝的密封系統與扇形板之間基本保持相對不動,實現了加裝部位的漏風面積恒定不變,從而使漏風率能在各種負荷狀態下保持恒定,特點是各工況下空預器漏風率均較小,能夠有效提高鍋爐運行熱效率,降低廠用電率。
篤行致遠
4月28日,該公司3號機組小修正式開工。5月7日,空預器密封改造拉開帷幕。該公司設備管理人員從原始圖紙校對、現場測繪安裝、冷態調試等相關工序方面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實施。
在項目具體施工中,項目技術負責人呂同昌充分發揮主體管理作用,對于徑向密封、軸向密封與旁路密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執行,同步校核軸系的中心度、檢查修復倉隔板,消除了多項安全隱患。結合本次改造的空預器密封技術特點,對徑向密封組件入廠后逐一進行打磨、組裝、調平校直,全力保證密封件安裝的精度。大家牢記“細節決定成敗”的經驗教益,特別針對徑向密封在中心筒焊接的結構特點,從電焊線在中心筒接地的防護要求,到焊接時焊縫高度、焊縫平整光滑等要求,嚴格管控每一個工序細節。對于A、B側兩臺空預器96組徑向密封,重量達到52800公斤的密封組件,從預裝、粗調、精調全過程跟蹤,保證每一個組件在冷態時外端有約12毫米的伸縮量,從而保證熱態情況下密封件自由膨脹,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
精益求精
在空預器密封改造現場,該公司領導每天到現場檢查項目實施情況。大家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堅決打好鍋爐漏風治理、空預器漏風率控制攻堅戰。
“這個徑向密封件接頭有焊點,差2毫米,不要緊。”
“不行,必須按照技術標準上限進行!”
呂同昌經常為了毫厘之差和乙方“吵架”。他每天守在現場,從每一個工序、每一個細節上入手,把關具體細節。呂同昌說:“徑向密封調整誤差在1毫米之內,看似非常艱難、實際通過努力完全可以達到。”“我們冷態管控好,熱態就少磨合、風險就會少一些,我們上下同欲,就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關。”呂同昌嚴格管控工程質量,每個工藝都要對照密封組件圖紙驗收單逐一核對,認真查看空預器蓄熱元件安裝是否到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6月3日,3號爐空預器密封改造項目硬件安裝終于完成,迎來了冷態驗收階段。
成效顯著
在這關鍵時刻,該公司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王江波、總工程師張賓帶隊來到現場驗收調試。
空預器通電旋轉那一刻,大家都仔細傾聽密封件摩擦聲響,目光集中到了電機電流表擺動情況,發現冷態磨合時電流基本維持在16安至18安之間,完全在預想范圍。
這才是初步驗證,更重要的是熱態帶負荷情況。6月12日,3號機組響應調度命令,開始啟動,空預器同步加運,大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空預器密封能否經得住熱態考驗?改造是否真正成功?
結果顯示,空預器啟動熱態磨合第一階段電流最大21安,第二階段隨著負荷的增加,大負荷運行時,空預器電機電流最大擺動到26安,電流有持續增大趨勢,是不是密封件彎曲變形太多,導致電機電流偏大?正當大家疑惑不解的時候,經過穩定負荷、鍋爐暖爐,最終空預器在熱態電流穩定在17安左右,不再擺動,改造完全成功,集控室響起了熱烈掌聲。
對比改造前后的鍋爐SIS監控系統煙風系統主要參數,一次風機以及引風機開度和電流較之前明顯下降,三大風機整體電流較改造前降低約80安,節約廠用電效果顯著。
8月2日,該公司邀請大唐西北電力試驗研究院做空預器漏風率實際測試,數據分析,大負荷運行期間3號爐空預器漏風率在3.5%以內。經過節能效果計算,折合降低供電煤耗約為0.98克每千瓦時,年度節約標煤約為1666噸,年度產生效益約為145萬元。3號爐空預器密封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