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中國大唐開發建設的四川省平均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補項目——碩曲河去學電站水光互補白松光伏二期項目正式投產發電,碩曲河流域百萬千瓦級水光互補清潔能源基地完成最后拼圖,開啟大唐鄉城(得榮)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十四五”打造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流域一體化可再生能源基地的新篇章。
增“光”添彩 “電”亮新“引擎”
地處川、滇交界干旱河谷地帶的得榮縣一直有著“中國西部太陽谷”的美譽,在光伏資源方面占據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自然稟賦。大唐鄉城(得榮)公司依托已建成水電集群,積極探索水光互補開發模式,將甘孜州光伏發電“冬春強、夏秋弱”的特性與水力發電“夏豐冬枯”的特點相結合,使其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借助光能,發展綠色電力;依托水資源,尋求可持續發展,綜合運用流域水、風、光等自然資源,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們推進項目的初衷,也是積極落實‘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具體實踐?!痹摴军h委書記、董事長崔常青表示。
隨著白松光伏二期項目的投產,與前期已投產的白松一期光伏項目共同接入去學水電站,實現水電和光伏的“打捆”送出,每年預計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超15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約5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20萬噸。
如今,在這片坐擁“雪山生態、史前文化、天文科研”3大世界級文旅資源的甘孜高原上,不再只是水電的“獨角戲”,光伏已經接過“點亮綠色能源”的新使命,與水電聯袂上演著“多幕劇”,為萬家燈火再添新的光彩,成為“提供綠色能源、點亮美好生活”的新引擎。
攻堅克難 樹立新標桿
攻城不怕堅,苦戰能過關。面對高原高寒缺氧、施工降效明顯、地形地質復雜、大件運輸困難等難題,項目建設者們充分發揮“高原紅”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作用,大力開展“百日攻堅”,在組件安裝、設備安裝調試中攻難關、做示范,積極開展爭先創優,誓將項目建設成為一個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標桿工程”和“四優工程”。
海拔4600米的寒風肆虐,現場的建設者們無一例外地裹上厚重的棉衣,缺氧帶來的呼吸困難、頭暈、心跳加速等高原反應也在時時刻刻挑戰著他們的體能極限。特別在集中高強度的光伏組件施工期間,正值冰雪期,刀子般的寒風在他們臉上刻下了道道印痕,他們硬是咬緊牙關,戲稱這是“刀削面”。
相比高寒缺氧的“小問題”,更令大家感到頭疼的是現場施工機械竟也出現了“高反”的癥狀。由于氧氣稀薄,各類大型機械效率降低、冷卻效果減弱而導致性能下降,經常會出現點火困難,這些時不時就莫名出現的“新狀況”對施工效率、施工進度帶來極大挑戰。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1月30日,白松光伏二期項目成功實現并網發電,建設者們“以缺氧不缺精神 艱苦不怕吃苦”的斗志,在這片圣潔的土地上,戰風雪斗嚴寒,成功實現在同批次獲得開發權項目中首個備案、首個開工、首個投產,安全質量標準均位居同類型項目前列。
青青傳幫帶 催生新隊伍
為了催生一批能適應高原環境,特別是超高海拔環境下的光伏項目生產準備和運維人員,該公司在一線青年職工中選拔“精兵強將”,成立了一只平均年齡25歲左右的光伏運維骨干隊伍。
依托“老帶新”“師帶徒”以及“青青傳幫帶”,通過技能培訓、外出學習、課題攻關、現場跟蹤、理論調考等“短平快”方式,為新能源項目生產準備、日常維護和后續項目發展,大力培養和儲備更多更精干的年輕骨干力量。截至目前,先后為樂拉、白松光伏項目培養選拔出十余名“堪當大任”的青年骨干。
當前,白松光伏二期設備調試與運行的生產隊伍平均年齡25.4歲,絕大多數為98、99乃至00后??梢韵胍?,這支新生力量不僅是當前新能源項目運維的生力軍,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將會是后續新發展項目“傳幫帶”的主力軍。
托底性幫扶 種下新希望
202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啟動川內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大唐四川公司主動請纓,定點幫扶甘孜州得榮縣。
如何將地方資源稟賦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切實將托底性幫扶這盤大棋作為推進得榮縣生根造血,賦能高質量發展、惠及民生的著力點?大唐四川公司給出了自己的方案:積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大唐得榮新能源開發企業優勢,結合幫扶政策和企業中心工作,積極開發建設新能源項目,已建成的白松光伏一期項目預計每年將向當地政府貢獻稅收1700萬元,提取開發利益共享資金1500萬元。
隨著白松光伏二期項目投產發電,在甘孜南部地區,一條以清潔能源開發建設為主引擎,輻射帶動“光伏+基礎設施提升”“光伏+產業就業”等的“光伏+N”協同發展的鄉村振興新模式正在“中國西部太陽谷”悄然孕育著新希望。
追“光”奮進,迎“光”前行,和“光”同塵,與“光”同在。這是大唐雪域追光人的使命擔當,更是同心聚力、追求卓越的奮進姿態。隨著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種子在太陽谷這片雪域高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這片清潔能源“海子”,將如同它的名字“曜陽”一樣,成為新能源領域的一輪耀眼的太陽,照亮大唐在川可持續發展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