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通報2023年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成效考核評價情況,中國大唐再次榮獲最高評價等次“好”,排在央企前列。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中國大唐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胸懷“國之大者”,發揚紅色大唐文化傳承,堅持扶持、扶志、扶智“三扶”并重,真心、真情、真金白銀“三真”融合,統籌推進教育、產業、民生、就業、黨建“五位一體”幫扶,做深做實“三扶三真,五位一體”大唐特色幫扶體系,全面助力幫扶地區五大振興。
中國大唐定點幫扶廣西大化和陜西澄城兩縣,對口支援青海興??h,同時承擔覆蓋24個省區的76個村幫扶任務。2023年,投入無償幫扶資金9146萬元,在定點幫扶的大化、澄城投入無償幫扶資金4120萬元,有償幫扶資金9.34億元,幫助引進幫扶資金和招商引資6443萬元,購買和幫助購買脫貧地區農產品5392萬元,幫扶和消費幫扶資金創歷史最高,讓“真金白銀”飽含著中國大唐的“真心真情”開花結果。
教育幫扶,培養祖國未來的棟梁
中國大唐把教育幫扶放在突出位置,通過設立大唐“筑夢三金”強化教育激勵,培養尊師重教、熱愛學習的良好氛圍;通過組織夏令營等特色活動開拓學生視野,點燃心中的夢想,增強學習報國的決心;通過實施定向培養,解決教師短缺問題;通過校企融合,解決職校發展落后問題;同時引進社會資源開展“電影下鄉”“數字云課堂”點亮留守兒童求知的明燈,組織系統50名志愿者為留守兒童輔導英語、音樂等課程,點燃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夢想。
中國大唐聯合北師大開展“優師興教?同心筑夢”組團式教育幫扶行動,運用縣中托管、教師培訓等方式提升大化縣教育教學水平,2023年大化縣高考本科上線率、A+生報讀率均創歷史新高,一本錄取率提升2%,二本錄取率提升3.32%;中考A+學生也由2022年185人提升至218人,外溢學生明顯減少。中國大唐的教育幫扶模式已經取得力度更大、覆蓋面更廣、更可持續的“聚合效應”。
產業幫扶,托起幸福富裕的希望
中國大唐在定點幫扶地區建設風電、光伏等優勢產業,通過農光互補、牧光互補讓荒涼貧瘠的土地源源不斷輸送綠電;聯合中國農大在大化縣建設“科技小院”,指導大化縣建設地域特色的庭院經濟,援建龍著漁業、食用菌種植基地、黑豬飼料加工產業;在澄城援建櫻桃產業深加工、現代糧食產業園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線;在錫林浩特援建“光伏牧場共享園區”,村民們的生活條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在澄城、大化分別建成唐威、唐優服裝廠,中國大唐給予訂單兜底,讓脫貧群眾在家門口當上產業工人;援建吉林解放村小油坊、“密唐小院”精品民宿等,為幫扶地區打造了“搬不走”的產業集群,真正實現從資金“輸血”向產業“造血”轉變。
民生幫扶,創造清潔美好的生活
民生幫扶讓幫扶地區鄉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陜西澄城縣寺前鎮和家樓村“愛心理發室”解決留守老人“頭”等大事;福建甘棠鎮牛柏洋村村莊亮化、大榕樹景觀工程點亮村民漫漫歸家路;山西龍鳳村“神話原鄉”童話小鎮煥然一新豐富了色彩和模樣;林芝市察隅縣珠拉村、河北蔚縣南駱駝庵村飲用水系統改造讓放心水流入千家萬戶;大唐新疆駐前進村“訪惠聚”工作隊整修農戶庭院、硬化村級道路,蹚出“農業+旅游”新路子。寧夏弘德村作為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和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接待敘利亞中國政府援助政策研修班觀摩考察,交流合作中不斷貢獻中國大唐鄉村振興的智慧。廣西大化的七百弄雞兩度“飛”上全國兩會餐桌,陜西澄城的櫻桃映紅了人民幸福生活的笑臉。青海興海、西藏昌都等西部重點幫扶地區的興農好物集結亮相興農周,掀起助農熱潮。
就業幫扶,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
中國大唐投入2037萬元全方位培訓縣域各類人才,在大化縣、澄城縣培訓幫扶地區基層干部、帶頭人、專業技術人才等超過10000人次。井岡山紅色教育基地、“中國大唐?筑基賦能”北師大珠海鄉長學院培訓班,留下了陜西澄城、云南怒江、文山州、寧夏回族自治區等戰略合作區域鄉村振興干部學習培訓的身影;興??h中小學教師核心素養提升培訓班開創教育教學工作新局面;與烏蘭察布職業學院共建新能源產業學院,推動內蒙古地區新能源產業深層次、多領域的戰略合作。廣西大化屋頂光伏發電項目讓村民簽訂公益性崗位還領到村集體分紅,云南省蘭坪縣豐華村藍莓、草莓、車厘子等種植產業讓183名脫貧群眾有了一技之長,唐優服裝廠等與大化職校合作定向培養解決職校就業出口問題。2023年,招聘幫扶地區和藏區、新疆等地區畢業生62人,招聘服務人員、公益崗位等解決脫貧群眾就業310人,安穩的工作環境和漸漸鼓起的腰包讓村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黨建幫扶,使命呼喚振興的力量
中國大唐以黨建賦能鄉村振興,大化縣“先鋒桂冠?情暖瑤鄉”黨建品牌和澄城縣“大唐紅?無限能”黨建品牌得到地方認可,建好、建強27個共建基層黨組織,讓黨旗飄揚映山鄉。新疆溫宿縣前進村“民族團結號”巴士開到阿克蘇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文化潤疆工程”的國語培訓課和青年論壇促進了民族深度交融。澄城“奮進杯”羽毛球賽、“六好村民”“致富帶頭人”評選等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大化縣“情暖瑤鄉”慰問、“三月三”民族特色文化演出精彩紛呈,《“縣”在出發》大化縣鄉村振興旅拍片匯聚了企地連心共同進步的力量。
回首來路,高歌穩進;展望未來,宏圖鋪展?!罢衽d”兩個字很大,中國大唐用行動將它落筆生花。2024年,中國大唐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家國情懷、因地制宜的探索創新和“一年接著一年干”的韌勁后勁,深入實施大唐特色幫扶體系,凝聚政企同心同向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