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生態環境,真是一天比一天好!”這句發自肺腑的感慨,正成為百姓日常交談中高頻出現的話語。而這份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其背后離不開正在開展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強有力推動。
百姓心坎上的“環保定心丸”正在悄然見效。在大唐陽城電廠門口,北留村村民陜子安抬頭看著實時環保數據大屏說道:“電廠公開數據為的就是讓咱放寬心。”當他看到張貼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聯系電話時,更是對這份“綠色承諾”豎起大拇指。在與大唐云岡熱電公司相鄰的山西大同王家園村里,劉阿姨每天買菜都會在環保公示前駐足。她說:“國家把咱老百姓的環境訴求放在心上,看到這些醒目的督察信息,心里就特別踏實!”
缺水城市的工業節水實踐呈現新貌。在中央環保督察的推動下,近期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工業用水實現了100%中水供應,綠色轉型跑出“加速度”。據太原市再生水公司副總經理王英華介紹,該電廠年再生水利用量將突破300萬噸,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作為承擔民生供熱重任的重點能源企業,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構建全流程中水利用模式,既提升了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水平,又為太原筑牢供水安全防線貢獻力量,彰顯了企業革故鼎新、綠色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破題”的轉變正在集團公司系統各企業達成共識,哈一熱電廠主動作為——針對建廠初期遺留的“小白點”等問題積極回應百姓關切,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同時多渠道宣傳企業實施的環保舉措,正在讓群眾滿意。同時,該廠舉一反三、自我加壓,以“環保就是民生”的理念扎實推進各項環保工作,像呵護家園般維護環保設施,加強脫硫劑及尿素品質管控,確保環保設備以最優方式運行;嚴格把控每批原料品質,為潔凈空氣保駕護航;每天定時開展廠區及出廠道路清掃灑水降塵工作,遇到揚塵天氣,通過增加清掃頻次等措施,保障道路及廠區環境衛生。這份責任擔當不僅寫在制度文本里,更切實落在每一天的行動中。
生態環境質量與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對督察組指出的生態環保問題,中國大唐黨組專題研究部署,層層壓實責任,堅持邊督邊改、立查立改,重大風險專題研究,重點問題專人盯辦,確保每一項問題第一時間整改到位,彰顯中央企業的責任擔當。
這份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正化為中國大唐守護綠水青山的生動實踐。6月5日世界環境日,大唐彭水水電公司的增殖放流活動現場熱鬧非凡。身著志愿服的青年與小學生化身“護魚使者”,將巖原鯉、中華倒刺鲃等珍稀魚苗放入烏江。孩子們興奮地拍手歡呼:“小魚小魚快長大!”江水泛起層層漣漪,像是在回應這份美好祝福。據統計,中國大唐已建成11處魚類增殖站,僅2024年就放流936.75萬尾水生生物,用實際行動奏響“魚水和鳴”的生態樂章。
打破偏見的“電廠新圖景”正在繪就。2025年中國大唐品牌開放日期間,政府部門代表、媒體記者和熱用戶走進大唐保定供熱公司、大唐保定熱電廠,通過實地參觀和沉浸式體驗,深入了解企業品牌文化。代表們對企業在低碳轉型、減污降碳方面的舉措贊不絕口,紛紛表示廠區環境整潔有序,綠化覆蓋率高,完全顛覆了對傳統電廠的印象。電熱用戶吳女士感慨:“以前擔心住在電廠附近會有污染,現在看到先進的除塵設備和園林式廠區,完全放心了。”
目光轉向內蒙古草原,這里的企業正在用生態之責成就綠色礦山。內蒙古大唐國際錫林浩特礦業有限公司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植生產建設全過程。28臺灑水車每日穿梭礦區降塵,遇到大風天靈活調整生產措施,有效遏制揚塵污染。工業場地已栽植銀中楊、榶槭、白榆、金葉榆等落葉喬木9793株,樟子松、云杉等常綠喬木4537株,丁香、榆葉梅、繡線菊等花灌木30000叢。“以前沙塵暴一來,煤灰塵土直往加油站撲,現在這種情況幾乎看不到了!”礦區加油站員工的切身感受,見證著企業的生態蝶變。如今,這家企業已成功躋身內蒙古自治區綠色礦山名錄。
從數據屏到灑水車,從增殖站到公示欄,中央環保督察推動的不僅是企業整改,更是一場從生產方式到生態理念的深層變革。中國大唐的綠色實踐,正成為“生態惠民”最鮮活的注腳——被悉心守護的碧水藍天青山,終將化作百姓心坎上的幸福溫度。(楊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