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管理提升,是近年來大唐河南清潔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發展中的“高頻詞”。
隨著該公司近十年的快速發展,裝機規模、人員隊伍、管理難度呈現“遞進式”增長,以往管理模式難以適應發展要求,探索更加高效、可持續的管理模式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
增發電量,細耕綠色發展“責任田”
作為河南省首家開發建設風電的企業,河南清潔能源公司聚焦綠色發展目標,實行“揭榜掛帥”機制抓緊抓急清潔能源項目核準,將項目核準任務包干到領導。領導干部以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擔當,積極開展“三進”工作,主動掌握河南省及當地政府新能源項目核準相關政策動態,爭取更多清潔能源項目指標;同時,積極探索氫能、儲能、蓄水能等新業態,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步伐。
2021年,該公司核準新能源項目30萬千瓦,2022年正全力推進開封、商丘等地風電、光伏項目核準,以清潔能源項目“增量”拓寬企業綠色發展道路。
該公司嚴守增發電量“生命線”,積極克服“小風期”“限電”等不利因素,以做實風電場為抓手,將電量目標分解至各風電場,開展風電場勞動競賽,建立與職工績效掛鉤的考評機制,壓實風電場主體責任,全力以赴增發電量。
此外,該公司將協調作為“生產力”,積極協調電網調度、當地防疫部門,在嚴守國網及當地防疫部門相關規定的前提下,縮短風機限電或檢修停機時長,同時在停機期間,提前安排技改、春檢等項目,爭分奪秒增發電量。
一季度,該公司僅三門峽地區風電場增發電量約950萬千瓦時,創造經濟效益約570余萬元。
?
?強化培訓,走好人才發展“先手棋”
“現在公司培訓內容很豐富,方式也很靈活,不同部門的人都能聽。有時候是專家講,講的內容很實用;有時候是自己講,自己講過之后工作思路更清晰了——學到了很多東西……”人力資源部魏萌說。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為強化風電人才培養,該公司在落細落實集團公司、河南公司“全員持證上崗”等人才培養相關要求的基礎上,結合企業點多面廣、人員分散的特點,以專業技術技能培訓為主,站在新能源戰略發展的高度,切實掌握人員培訓需求和專業短板,開展能滿足自身發展、業務所需的技術技能培訓,并對培訓組織管理、具體要求、培訓獎懲做出明確規定,以每月盤點落實確保培訓質量,確保實現年度人均學習時長不少于90學時,人才受訓率達100%,以全面提升清潔能源專業隊伍素質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自人才培訓實行以來,該公司已開展包括《風機混塔技術》《新能源項目前期規劃和生產準備》《風電場經濟活動分析》《個人所得稅相關規定解讀》《新聞宣傳寫作技巧分享》等專題培訓307項,累計培訓學時35774.5小時,參與培訓4390人次。
久久為功,方能行穩致遠。通過全方位培訓,該公司不斷涌現出專家技能型人才:青年職工馬鵬通過塔筒技術培訓發現風機塔筒裂縫這一風電行業級典型隱患,為企業避免損失近8億元;檢修部職工王瀚,在河南省第四屆風電運維職工技能競賽中以優異成績斬獲“第一名”。
?
效率為先,踏好管理提升“每一步”
“我們就是要堅持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調整工作節奏,層層傳導壓力,一點一點提升,把各項工作做成一流、把亮點做亮,把咱們公司變成高效協同、管理界面清晰、效益一流的企業……”該公司負責人王永民說。
“以前參加一次會,光路上就待大半天,現在手機一開就可以隨時隨地參會,這一細節性的改進很高效而且安全……”一位偏遠風電場的場長說。隨著新風電場的不斷投運及人員隊伍的不斷壯大,該公司從實際出發,在全公司范圍內推行“集中+遠程視頻”“無紙化”辦公等模式,將原來至少需兩天的會議時間壓縮在4小時以內。鄭州一個終端可同時連接省內各地風電場、項目部“N”個的末梢,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大大降低,減少了人員聚集感染疫情風險,大大提高了開會效率。
“現在風機設備上增加了二維碼,手機一掃就能知道風機發電量、定期工作開展情況、缺陷修復、責任人等信息,巡檢更加高效,管理界面也更加清晰了……”和風風電場值長陳偉說。
該公司瞄準增發電量、提質增效、優化指標等目標任務,以“找差距、提問題、壓實責任、解決問題”為主線,通過“二維碼”“遠程視頻”“優化經濟會議模板”等各種小而新、細且實的舉措,壓實責任,提高效率,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
?
以場為家,激活風場創效“一池水”
“風電場就是我的第二個家。風機一停,電量完成不了,我就睡不踏實……”凱安風電場負責人楊安兵說。
“滿超,咱們這是演練,沙袋少扛點……”
“沒事兒,去年大雨下得很大,咱們防得好,風場家人們就會更安全?!?/p>
再有幾個月就要當爸爸的張滿超,扛起防汛沙袋就往前走,他說:自己的安全是家人的幸福,同事的安全也是他作為工作負責人這一“兄長”的責任。
何以為家?不僅是溫飽上的滿足,更有家庭的關愛和受教育的權利。該公司在全范圍內推行風電場“家”文化建設,結合“三包”責任制,實行“領導包風場、風場包班組、班組包個人”機制,將黨風廉政、人才培養、職工思想動態分析等責任落實到位,通過黨支部達標創建、創崗建區、勞動競賽活動,提升風場職工凝聚力,激發風電場“家”文化活力,構建職工與企業命運共同體,實現企業發展與職工個人成長的“共贏”。
楊安兵作為風電場的場長,像一位“大家長”一樣,將風場的大事小事放在心里,時刻操心著風場的電量、收益、職工的培訓,為“家”創造效益。張滿超作為較早入職的一批職工,像“兄長”一樣主動消除安全隱患,守護著“家人們”的安全。而像他們一樣的“家人”正分散于各風電場,他們以場為家,用聰明才智為“家”創效益,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在一起,共同為企業這個大家庭而努力,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目前,河南清潔能源公司全體職工正緊盯增發電量目標,攜手同心、行而不輟,以“每天都有進步”的耐心與毅力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持續做好促發展、保投產、增利潤、謀創新等工作,為集團公司推動“二次創業”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