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四川盆地有超過90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觀測到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極端高溫天氣的持續,以及用電負荷的激增,給當地電力供應帶來嚴峻挑戰。桂冠電力四川川匯水電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立即采取堅決有力的“非常措施”,助力打贏電力保供“攻堅戰”。
負荷曲線圖
從入不敷出的水情中摳電量
近期,持續的高溫、干旱天氣,讓川渝地區用電需求猛漲。川匯水電公司所發電力主要供成都、綿陽等負荷中心,所屬天龍湖、金龍潭、仙女堡3座水電站8臺機組日夜頂峰運行,但由于干旱天氣,水庫入不敷出,水情頻頻告急。
這里有一張來自川匯水電公司的負荷曲線圖,它準確記錄了機組一天負荷的波動。從氣溫居高不下,水位只降不漲,用電只增不減的無解矛盾中可以管窺,一次負荷的波動就意味著運行過程中的一次調整,而一次調整的背后伴隨的是水電人的努力,甚至是一次水庫蓄能的透支。
如果你此刻走進川匯水電公司集控值班室,肯定聽不到太多言語,也看不到絲毫懈怠,映入眼簾的只有挺直身軀、全神貫注的運行人員。他們密切關注著水庫水位變化,滾動制定了各類負荷計劃,時刻準備配合電網調度頂峰發電:當水位蓄至安全線內,立即主動申請增加負荷頂峰運行;當水位降至下限位時,又立刻申請降低負荷蓄水蓄電。
其實,在運行中如此頻繁申請和調整機組負荷并不容易,甚至十分繁瑣。下限水位線、蓄水時間點、負荷調整幅度……方方面面都事關安全生產;一會兒調度命令響了,一會兒水情電話來了,一會兒要制定負荷計劃了……樁樁件件都事關民生用電保障。
面對這些問題,川匯水電公司不惜犧牲水庫蓄能,用活手中的水資源、耕好自己的責任田,將機組運行優化到極致,把機組負荷“編織”成為一張張峰谷分明的跳動曲線,從頻頻告急的水資源中摳出了更多頂峰電量。
對電纜設備開展特巡工作
集控班員正密切關注水位變化
在歷史極值的熱浪中保生產
如果說集控中心是電力運行的“大腦”,那發電機就是電力保供的“心臟”。
但持續的高溫、干旱天氣已經讓整個“心臟”系統處于緊繃狀態,所以,室內室外、天上地下,每一個設備系統都非常重要,一天三測、夜間特巡等已經成為常態。
8月15日,天龍湖水電站工作人員進入一個地下隧道開展作業。說是隧道,其實就是一條狹窄的電纜通道,兩旁鋪滿了各種電纜,中間只有不到1米的寬度供人通行。在這里,整個人被包裹在熱浪之中,連呼吸都感覺困難。即使是這樣的環境,設備巡檢也不能馬虎,還需借著紅外測溫儀對電纜進行逐段檢測,記下詳細數據,做好趨勢分析,及時發現問題,排除安全隱患。
在仙女堡水電站戶外升壓站,太陽跟針扎一樣,曬得人直眩暈。越是這樣的天氣,工作人員越是緊繃神經,采取多種辦法保障主變壓器的持續安全運行。按組別定時輪換6臺外掛風機就是主要措施之一。輪換時,工作人員要將運行轉備用的風機進行全面排查、維護。過程中,受當頭烈日和水泥地氣的雙重炙烤,工作人員的后背干了又濕、濕了又干。而在外掛風機的持續輔助下,主變壓器運行溫度較常規情況降低了十度左右,可以保障電力從此處安全、持續地送出。
加大對設備的維護
強化對配網設備的巡檢
在節約用電的倡議中作表率
在川匯水電公司所屬天龍湖(金龍潭)電廠集中辦公區,有維護、安監、后勤等6個主辦公室,共配備7臺空調22盞燈。走進辦公區,門廳內的溫度和廳外相差無幾,有悶熱體感,視線也較往常暗了許多,偌大的門廳靠門窗透過的自然光維持著視線亮度。
仔細了解才知道,該電廠將公共區域的制冷、照明、辦公電器全部納入統一管理,空調設備設置為27℃,室內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實行白天關燈辦公,關閉無人辦公工位的電腦設備。通過節能監督和科學管理手段,既保障了正常辦公活動開展,又提高了用電使用率,節約用電量。
在全四川面臨歷史同期最高的極端高溫、歷史同期最少降水量、歷史同期最高電力負荷三“最”疊加局面的當前,川匯水電公司諸如此類的節電措施蔚然成風。有職工坦言:我們既是電力生產者也是電力消費者,深知每一度電都來之不易,率先推進節電工作,對全社會有很強的示范作用。
電力供應形勢嚴峻,節約用電需要人人參與,不止于在辦公區域推進節電工作,川匯水電公司還面向全體職工發起“節約用電、從我做起”倡議,把“節約用電”向社會延伸。比如:把家中空調調到27攝氏度及以上,做到“人走燈滅”,引導家人或朋友提高節能意識。
目前,四川盆地的高溫、干旱預警還未解除,電力保供形勢依然嚴峻,川匯水電公司仍在全力以赴戰高溫、抗干旱、保發電,堅守民生社會基本盤。
▼相關鏈接? ?? 甘孜水電公司:迎峰度夏保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