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唐的定點幫扶覆蓋面全,舉措詳盡,成效顯著,彰顯大愛情懷,詮釋央企擔當。派來的扶貧干部接續奮斗,用心用情服務百姓,讓人欽佩,令人感動!”
盛夏的渭北高原,驕陽似火。在澄城縣和家樓村黨員活動室里,正在舉辦一場關于鄉村振興的座談會。座談會上,澄城縣副縣長杜占利真情流露。
2015年,澄城縣被確立為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集團公司”)定點扶貧縣,在集團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大唐陜西發電有限公司累計向陜西省投入直接幫扶資金5959萬元,引進幫扶資金1267萬元,實施產業幫扶45項,完成消費幫扶6000余萬元。成立了鄉村振興專班,派駐幫扶干部11人,招聘脫貧地區大學生入職23名。2019年5月7日,該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如期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2021年10月,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鄒磊到澄城調研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時,確立了“三扶三真、五位一體”大唐特色幫扶體系,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今年8月初,受集團公司黨組委托,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董事時家林到澄城縣調研鄉村振興工作,抓定點幫扶工作落實,促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
教育助學 激發內生動力
“培育講政治、有文化、懂網絡的新型農民,對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促進村域經濟發展、確保農村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大唐講政治,幫到了關鍵!”澄城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玉龍伸出了大拇指。
?
陜西公司堅持“好教師勝過好教室”的教育幫扶理念,在投入資金改善教學硬件設施、提高學習環境和條件的基礎上,把幫扶重點放在軟件力量提升上、放在培育新時代“四有”新人上,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棟梁人才。
“十四五”期間,陜西公司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特別設立“中國大唐·澄城英才教育獎助金”共600萬元,按照“普惠助學、重獎個人”的原則,定期發放“助學金、獎學金、獎教金”。與此同時,根據澄城縣教育需求,依托北師大學科、智力和人才優勢,不斷推動“優師計劃”落實落地,通過交流協作提升教師能力,通過資源共享提高教育質量。今年5月17日,中國大唐·澄城英才教育獎助金表彰大會在澄城縣舉辦,首次發放120萬元獎助金,共獎勵381名師生,在三秦大地引起強烈反響。8月10日,陜西公司組織獲獎師生開展“澄城英才·心系未來” 主題暑期研學實踐。智能高效的現代化紅色電廠、氣勢恢宏的兵馬俑、流光溢彩的大唐不夜城、引人入勝的陜西自然博物館,緊湊的行程,豐富的內容,讓同學們感受文化浸潤,提高實踐能力,也在他們小小的心里種下“科技創新”的種子。
陜西公司突出“智力幫扶”,從技術培訓、管理培訓、“電商助農”等方面入手,培育有科技素質、有職業技能、有經營意識的新型農民,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7月底,陜西公司開展了為期五天的電商專業人才培訓會,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返鄉創業青年50余人參加,開啟“培育+陪跑”的“電商助農”幫扶模式,不僅要“授之以魚”,更是“授之以漁”,培育出有真才實干的鄉村振興帶頭人,真正讓產業幫扶“輸血”變“造血”,依托集團公司,走向市場競爭,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8月中旬,陜西公司根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形勢,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訓班,邀請學者教授、農技專家,結合生產實際,為農民量身定制培訓內容,開設蘋果、櫻桃、糧食種植、設施果蔬4個專業、8個班組,培訓內容涵蓋理論教學、實地觀摩與跟蹤服務,確保學員們學有所獲、學能致用。
今年以來,陜西公司已培訓致富帶頭人、職業農民、新型電子商務等人才600余人次,既加強技術培訓,又提升管理水平,以素質提升引領鄉村振興。目前,陜西公司針對澄城縣各級干部開展的“中國大唐?聚力賦能”助推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也即將正式開啟。
產業升級 ?帶動共同富裕
“大唐集團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定思路、給項目,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澄城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旭動情地說。
?
站在寺前鎮北邊最高處的吳坡村,眺望蒼翠的植被間,一座座風機巍然矗立,錯落有致,迎風而舞。火紅的革命年代,吳坡村地下黨員吳卜亭赤腳走四方,創建紅色交通線,傳遞情報,護送干部傷員,成就了一段紅色傳奇。如今的吳坡村景致美麗,農業高效,是陜西省級農業示范園。坐落于此的大唐寺前風電5萬千瓦電站于2020年12月底實現全容量投產,生產經營穩定,它與遙相呼應的安里光伏每年向澄城縣貢獻稅收達千萬級,提供就業崗位40多個。
澄城安里10萬千瓦農光互補光伏電站,總投資4.5億元。配套建設110千伏升壓站,年發電量約1.6億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5.0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8萬噸,項目于2021年9月底實現全容量投產。作為新能源示范工程,為下一步光伏高質量投產提供了有益借鑒。
近幾年來,陜西公司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加大區域項目開發力度,針對澄城縣地處渭北高原干旱少雨實際,結合采煤沉陷區治理、黃土高原溝壑地帶生態修復,采取“農光互補”“藥光互補”等模式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不僅大大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還帶動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除已投產的項目外,正在籌備的項目有澄城馮原30萬千瓦農光互補項目、交道-寺前10萬千瓦風電項目、國家能源儲備項目澄城50萬噸儲煤基地。依托“能源產業+企業+政府+農戶”的幫扶模式,陜西公司加快新能源項目建設,全部建成后大唐在澄新能源總裝機將達55萬千瓦,每年可為當地增加稅收4000萬元。截至目前,陜西公司在澄城縣項目總投資達35.39億元。
在定點幫扶村澄城縣寺前鎮和家樓村,我們見到了駐村第一書記姚敏成。當談到和家樓村這些年的變化時,這位略顯靦腆的西北漢子頓時打開了話匣子,如數家珍。“我們村集體經濟產品‘溝窩窩’系列紅薯粉條入選‘十四運’特許商品,年產值100余萬元。”帶著感情做事,帶著責任幫扶,姚書記儼然已成為地地道道的和家樓人。
在和家樓村,陜西公司探索出一條“發展集體經濟,實現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產業,累計援建大棚13座,并帶動村民自建大棚40座,形成整體運營、分戶管理的大棚產業集群,援建紅薯粉條加工項目,配套電商平臺和包裝車間,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村集體經濟資產總額400萬元。今年6月,和家樓村入選陜西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優秀案例”。
關注民生 ?消費助農解憂
“中國大唐的消費幫扶,帶動了全縣千余人發展產業,一般農戶和脫貧戶有效增收,實現了從‘擺脫貧困’逐步到‘共同富裕’的階段性跨越,大唐消費幫扶有溫度更有力度。”澄城縣供銷聯社主任問孝軍感慨道。
?
為打造區域特色品牌,陜西公司投入真金白銀用于澄城縣建設櫻桃扶貧園、優質果蔬產業園等項目,助力打造地方特色農副產品的品牌,帶動2000余戶每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
走進中國大唐“產業投資+消費幫扶”援助的百康農業合作社,琳瑯滿目的農產品讓人目不暇接。在這里,來自田間地頭的農產品經過統一加工包裝,通過現代化的倉儲流通體系與助農物流,被運往全國各地。“百康農業”已被納入大唐采購平臺,帶來直接經濟收入逾1200萬元,年分紅15萬元以上。
步入二樓直播室,“大唐助農·為愛下單”的標語映入眼簾。在剛剛結束的“央企消費幫扶興農周”期間,集團公司掛職副縣長王東和駐村干部化身帶貨主播,一邊帶貨、一邊講述產品背后的幫扶故事,吸引不少粉絲點擊下單,通過直播間銷售的澄城農副產品達571.55萬元。尤其是方圓200公里以內,農特產品實現24小時從田間到舌尖,著實讓吃貨們過了一把“嘴癮”。
還記得2021年4月,受疫情影響,定點幫扶村和家樓村集體大棚綠寶甜瓜滯銷。得知消息后,就近的秦嶺公司立即開展消費扶貧,陜西公司系統各基層單位積極訂購,幫助瓜農渡過難關。2021年10月,陜西區域特別是澄城所處的渭北一帶淋雨不斷,災害性氣候頻發,農作物受災嚴重,陜西公司進一步加大采購力度,拓寬農產品銷路,解除果農菜農后顧之憂。2022年4月,在蒲城公司抗疫封閉管理期間,陜西公司工會為蒲城公司職工籌措10余噸澄城新鮮蔬菜,既消除了蒲城公司的燃眉之急,又解決了澄城菜農的銷售難題。今年6月,得知當地“圣女果”出現滯銷時,公司領導現場就地辦公,陜西公司系統各單位工會和食堂積極響應,采購“圣女果”4萬余斤,從根本上解決了菜農的棘手問題。
讓干部走進“直播間”當起主播,讓“朋友圈”變成扶貧賣場,讓中國大唐系統職工食堂變成蔬菜市場,依托“工會采購+食堂采購+職工購買”的模式,集團公司今年已采購澄城縣農副產品1003萬元。
穩定就業 ?消除根本憂愁
“中國大唐幫助我家建大棚、資助我上學、又安排我工作,使我的人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是我家能夠脫貧的重要轉折點,徹底解決了后顧之憂。”通過定向招聘入職大唐的澄城籍青工李鵬飛言語中充滿感恩。
?
唯有穩定就業,才能夯實致富基礎,實現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通過“產業帶動就業、依托政策促進就業”,陜西公司發揮央企優勢,盤活幫扶資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就業幫扶體系。
早在2019年,陜西公司以就業幫扶為抓手,定向招聘7名高校畢業生入職大唐陜西新能源分公司第二中心風場,助力澄城脫貧攻堅。和家樓村的李鵬飛就是其中之一人。李鵬飛畢業于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家中有6口人,父親年齡偏大,農閑時在外打零工,母親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和上小學的妹妹,生活比較拮據。李鵬飛直言是中國大唐的就業幫扶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也改善了他的家庭經濟狀況,可以說是“一人就業、全家不愁”。在澄城縣,像李鵬飛一樣通過定向招聘入職大唐的大學生共計有23名,他們分布在不同的崗位上,用自己的雙手為家鄉的鄉村振興貢獻著青春力量。
澄城縣整體脫貧摘帽后,移民搬遷涌現出大量閑置勞動力,集團公司因地制宜,引進訂單式扶貧企業——陜西唐威服裝廠,通過“央企帶民企、民企促就業”的幫扶模式,實現易地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在生產車間,女工們熟練地操作著縫紉機,現場一片熱火朝天。她們大多為澄城當地人,“就業幫扶”讓她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的夢想,下班還能照顧老人、教育孩子,真正實現“安居樂業”。集團公司將陜西唐威扶貧工廠項目納入采購體系,積極創造條件幫助企業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助力企業做強做優,形成良性循環。如今,陜西唐威服裝廠已實現年產值7000萬元,解決當地群眾長期就業120余人,每人每月增收3500元,二期建成后將再增就業崗位200人。
在和家樓村,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加了村民收益,同時也創造出崗位需求,間接帶動一半以上村民回鄉發展產業,實現了農民返鄉就業與推動地方發展的相互促進。駐村干部積極與澄城縣政府溝通協調,為脫貧戶爭取15個鄉村公益性崗位及2個護林員崗位,兜牢就業幫扶底線。此外,駐村干部帶頭,動員移民搬遷戶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就近務工,幫助就業人數超過80人。
黨建結對 ?鑄就紅色堡壘
“大唐陜西發電公司黨委盡其職,強責任,勇擔當,爭一流的企業精神和黨建發展成果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澄城縣寺前鎮黨委書記雷楠如是說。
?
為突出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和家樓村黨建基礎設施建設,集團公司撥付30萬元黨費用于建設和家樓村黨員活動中心。黨員活動中心于2020年3月底投運,配備有桌椅、圖書架、投影儀,黨建宣傳文化墻、制度墻,上千本圖書、雜志和學習資料。村委會定期在這里開展政治學習,邀請技術人員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提升基層黨員政治素質,激發建設新農村的熱情。村黨支部更是利用這一陣地,傳承紅色基因,鑄就堅強堡壘,豎起了一座新時代追趕超越的豐碑。在駐村書記的帶領下,和家樓村成功創建省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范村、澄城縣五星村級黨支部。“過去,農村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時,由于沒有場地,缺乏經費,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中國大唐幫助我們建成了黨員活動中心,廣大黨員非常歡迎。”和家樓村黨支部宣傳委員李志軍深有感觸。
今年2月,陜西公司與澄城縣“黨建結對、共謀發展”主題活動正式啟動,11家基層企業黨委和澄城縣11個鄉鎮黨委牽手結對,“一鎮一策”提升黨支部規范化建設水平,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企業與政府在深入交流黨建工作經驗基礎上,通過交流座談、實地考察、主題黨日、黨課共享,進一步激發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加強陣地建設,傳承紅色基因,探索幫扶模式,推進產業發展,截至8月底,已開展17次“黨建結對、共謀發展”主題活動。陜西公司與澄城縣“黨建結對、共謀發展”主題活動已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特色活動推薦案例。
今年7月,澄城縣迎來一支由青年才俊組成的大唐隊伍。將陜西公司青年干部(第五期)培訓班暨“青馬工程”培訓班實踐學習的課堂選在澄城縣,即有利于促進當地消費,又是一次意義深遠的精神洗禮。學員們通過實地參觀沉浸式教學,堅定理想信念,賡續紅色血脈。他們走進陜西公司資助建設的壺梯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了一次震撼心靈的黨性教育;前往百康農業合作社、唐威服裝廠,實地感受在黨的領導下,大唐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在三秦大地的生動實踐;到達安里光伏項目,了解新能源事業的發展歷程和生產狀況,見證堅持綠色低碳轉型提速新能源戰略規劃布局的宏偉藍圖。
“我們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集團公司決策部署,堅決扛起屬地責任,將‘三扶三真、五位一體’大唐特色幫扶體系執行到位,帶動澄城縣區域發展,推動三秦大地實現共同富裕。”陜西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江海鏗鏘有力地說道。
俯瞰安里光伏電站,一塊塊智能光伏板與豐收在即的農作物并肩而立,這是現代工業與傳統農業的有機結合。風掠過層層莊稼波浪,陽光在光伏板上跳躍,變身為源源不斷的電流,點亮萬家燈火,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這是中國大唐繪就的美麗鄉村“富春山居圖”,也是中國無數個鄉村振興的縮影。走好新時代鄉村振興路,中國大唐永遠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