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大唐東北電力試驗研究院新業態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來自華為、比亞迪等十四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共聚一堂,通過產業聯盟形式,建立起高效協同、跨界融合的有效平臺,推進新能源、儲能和綜合能源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推動新興產業創新和發展升級。該院以自主研發科技產品和新業態發展成果閃耀亮相行業舞臺,“篤勵科技”再次打響大唐科技品牌,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該院在“科技產業化、成果產品化”的道路上正在“加速跑”。
匯聚資源 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見效
錨定新時代發展定位,爭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該院加強“政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產業化水平。今年以來,該院成功獲批吉林省電站材料重點實驗室、吉林省科學家工作室、吉林省“專精特新”等稱號。該院以省級創新平臺“深度策源”;以630攝氏度高溫材料50%效率超超臨界百萬二次再熱燃煤發電關鍵技術攻關等29項在研科技項目“聚力攻堅”;以多能互補智慧清潔供能、網絡安全攻防演練等科研試驗平臺“賦能增效”……收獲了亮眼成績,為助力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和地方科技創新引領貢獻力量。
“亮劍”只是第一步,為了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黃金機遇,今年以來,該院與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東北電力大學、長春理工大學等高校聯合以“基于電網低碳化的高效稀土基制/儲氫關鍵材料研發及應用”為代表的共計6個項目成功入選吉林省科技發展重點研發項目,“固體氧化物電解池熱電耦合制氫材料和器件研發與系統示范應用項目”成功獲批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支持項目。同時,該院與長春理工大學、北華大學等高校聯合申報2023年國家級科技發展重點研發項目1項,吉林省科技發展重點研發項目5項,持續推進“產學研用”體系建設。
貼近市場 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九年磨一劍”是該院厚積薄發,不斷推進科技產業化發展的生動寫照。
“以需求帶動創新,以需求檢驗創新。”該院實施科研產品體系升級,以市場應用效果反饋作為檢驗科研產品的核心標準,以創新推動企業轉型發展。該院面向發電企業現場實際問題,相繼開發一批核心科技產品,陸續實現落地轉化推廣。在材料智能檢測技術方面,該院的智能四管檢測裝置3.0版本完成中試驗證,成功入駐集團公司電子超市;在仿真技術方面,中速磨煤機流場技術在遼源發電廠、臨清熱電公司順利轉化;在碳咨詢技術方面,碳排放核算及預測系統1.0版本成功應用于8家發電企業;在新能源和供熱方面,風電機組本質安全系統在遼寧、黑龍江新能源企業部署實施;供熱系統的二網精準調節管控平臺在保定供熱公司等多個企業成功應用;火電廠一次調頻裝置率先突破,在哈爾濱第一熱電廠部署完成;在油脂檢測技術方面,風機齒輪油在線過濾裝置在葫蘆島新能源高橋風電場完成中試工作。該院科技創新呈現出由“量”到“質”的根本性轉變,更加有力地掌握科技自主權和發展主動權。
塑造品牌 創新特色業務模式
如何打通實驗室到應用場的“最后一公里”,這既是創新力提升的難點也是重點。該院探索建立“科技產品前端、大數據云端、專家系統終端”的技術商業模式,讓業務模式向資源化、高端化轉變。
“我們圍繞特色發展,明確科研投入方向,不斷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業務拓展。”科研管理部負責人說道。該院在清潔能源熱利用、多能互補綜合供能、城鎮熱網綜合提效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構建涵蓋技術研發、設計咨詢、工程管理全要素業務流程。面對數字化轉型浪潮,該院形成智能安防、實時監測診斷、無人巡檢等系列數字化、智能化產品。該院重點圍繞儲能技術、儲能安全預控等方面開展科技研發,在儲能技術方面,完成國內最大集中共享電化學儲能調峰項目和臨清熱電公司儲能調頻項目調試工作,探索和拓展新型儲能的綜合應用和效率、安全性提升。該院緊跟氫能發展前沿,重點圍繞固體氧化物材料高效制氫、安全儲氫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完成2項吉林省科技廳項目研發任務,解決行業制氫材料穩定性差、制氫效率低的問題,為集團公司氫能技術規模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該院不斷豐富營銷手段,優化業務模式,全面實施更有效的銷售渠道和產品推廣商業模式,組織召開科技產品發布會,搭建科技產品分銷、電子超市等商品化銷售渠道,分區域、有重點開拓市場。同時,該院立足東北三省,加快三北地區綜合能源、新業態、供熱市場開拓,全力向新能源、新業態領域進軍。
在科技產業化的道路上,該院將持續耕耘,用更多的科技產品來贏得市場的青睞。在這里,星火正在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