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多倫煤化工公司聚焦煤化工脫困振興發展目標,圍繞擴能增效攻堅任務,積極應對聚丙烯行情周期性變化和煤炭市場震蕩波動形勢,時隔四年重啟裝置大修,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量變產生質變、厚積方能薄發”的深刻內涵。
量變到質變?拼的是苦干實干和真抓實干
7場大修準備會、26次專業專項籌備會、29天檢修時間、3671項檢修任務、3300人參加檢修,這是多倫煤化工公司為已連續運行1290天的生產裝置所精心準備的“四年再見”大修套餐。時間少、資金緊、任務重、檢修項目多、參與人員多、檢修深度大,檢驗的是“安、量、質、效”并重的把控水平,考驗的是企業全員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的拼搏意識和動員能力。該公司堅持全廠一盤棋,領導班子以身作則,常態下沉檢修一線、動態解決檢修問題、定期召開大檢修協調會;黨團組織帶頭攻堅,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展現后備隊和生力軍力量,責無旁貸沖在急難險重任務前頭;安全管理人員堅持把“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從風險辨識到現場檢查、從作業開票到過程監控,以“24×29”的閉環管理,守住了安全風險底線、筑牢了安穩檢修堤壩;企業全員上陣攻堅,一個個歷史問題得到解決、一項項檢修任務畫上句號。截至大修結束,11376項質量控制點均按計劃完成,各類歷史運行存在問題均得到有效解決。
至此,大修“量”的積累已為生產“質”的變化提供了臨界條件。
量變到質變?靠的是算出生產函數最優解
隨著6月11日全線開車完畢轉入生產運行,多倫煤化工公司大修“量”的累積開始全面向“質”的提升進行轉化。氣化爐劣質褐煤適應性的成功改造,促使氣化爐摻燒煤種范圍實現進一步擴大,適應東二礦褐煤性能進一步提升。東二礦褐煤摻配量由15.6%提高至22%,日降低原料成本約54萬元;降本增效空間進一步挖掘,以最少的能源消耗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做到“既要抱西瓜,又要撿芝麻”,改造后變換催化劑升溫時間縮短3天,徹底解決了變換催化劑升溫制約開車時間的問題。截至7月,該公司蒸汽耗標煤同比降低0.0012公斤每噸,降幅1.1%,降低標煤消耗1.298萬噸,降低碳排放量33000噸;改造后動力入口除鹽水溫度由40攝氏度提高至90攝氏度,每小時節約蒸汽50噸、降低循環水量3000噸,高效完成低位熱能利用第一階段改造,為年度指標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系列數據對比,比出的是解題的思路,是檢修的成績斐然。
量變到質變?變的是奠定高質量發展基礎
該公司聚焦“脫困振興”“擴能增效”,進行高質量發展部署。大修后,裝置的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全面升級,有效縮短開車時間,降低人力消耗,消除安全隱患,夯實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物質基礎;裝置生產潛力得到挖掘,三臺氣化爐并列運行,截至目前甲醇日產量最高5357噸,聚丙烯日產量最高1480噸,裝置產能進一步釋放,堅定了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大修月巧遇卓越文化宣貫月,該公司用卓越文化引領檢修工作,使“同心聚力 追求卓越”成為大檢修的共同目標。
該公司干部職工克服高溫天氣,連續29天奮戰在檢修一線,人員士氣空前高漲,“檢修軍團”“六邊形戰士”“濃人淡人”“檢修十二時辰”實力出圈。多倫煤化工人良好精神面貌和專業技術能力得到系統內外廣泛關注和贊譽。至此,大檢修在厚植專業人才成長沃土,搭建技能提升實踐舞臺的同時,強化了該公司高質量發展所需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