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印尼蘇門答臘島亞齊省納甘拉亞市的年輕小伙伊爾哈姆·阿克巴·蘇普里安達(Ilham Akbar Suprianda)有個夢想,那就是他家鄉的居民可以便捷地使用清潔電力,生活中不用受到停電困擾,汽車充電樁觸手可及,也可以使用智能家居。
圖為大唐印尼米拉務火電項目
伊爾哈姆·阿克巴·蘇普里安達是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大唐印尼米拉務發電公司的一名員工,2022年,他懷揣著夢想加入了米拉務火電項目的建設中。就在今年的6月25日和9月29日,這個項目的兩臺機組成功投產,作為印尼亞齊省唯一由外資投資建設的電力項目,對蘇門答臘島的北部電網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能源合作一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頭戲。“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中國大唐不斷發揮能源電力主業優勢,扎實推進“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積極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電力合作,推動能源合作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徐徐展開。
能源合作 點亮萬家燈火
中國大唐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現有境外總資產約275億元,中外籍員工1600余名,投產運營境外項目7個,包含1個電網、2個水電站和4個清潔煤電。發電機組總容量150.2萬千瓦,獲批91.2萬千瓦。還有電網項目共3座變電站和294公里線路。目前,各在役項目均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互利共贏中促進了國際產能合作,為助推所在國經濟民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圖為大唐緬甸太平江一級水電站)
緬甸太平江一級水電站是 2009 年 12 月簽訂的中緬能源電力合作典范項目,也是集團公司首個境外投資項目。在2021年10月召開的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上,該項目獲得“能源國際合作最佳實踐案例”。自2010年投產以來,該電站累計完成發電量超106億千瓦時,有力解決了緬甸八莫地區長期用電難題。
柬埔寨村民棉金蘭說:“自從中國大唐來到柬埔寨,我們用電不再像以前那樣難了。以前晚上正在播放好看的電視劇時,總是突然停電,自從菩薩變電站建好后,我們村現在很少停電,再也不用擔心在看電視時突然停電了。而且因為電夠用了,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都購買了冰箱、電視、洗衣機、空調等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老百姓現在可以每天吹風扇、唱卡拉 OK。一到晚上,村里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到處充滿歡聲笑語,生活比以前更幸福了。”
棉金蘭所說的菩薩變電站,正是2014年中國大唐在柬埔寨投資建設的金邊—菩薩—馬德望輸變電工程。時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在當年3月為中國大唐投資建設的斯登沃代水電站和金邊—菩薩—馬德望輸變電工程投產剪彩時,也贊揚中國大唐為柬埔寨“既修了路又造了車”,是中資企業和柬埔寨政府友好合作的典范。自投運以來,斯登沃代水電站累計發出27億多千瓦時清潔電量,中國大唐在柬電網輸送超214億千瓦時電量,占柬埔寨全社會用電量的30%。
守護民生 推動綠色發展
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央企業注重與沿線國家和地區攜手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并始終將踐行社會責任作為風向標。在“一帶一路”上做好環境的守護者,始終是中國大唐矢志不渝的堅持。
圖為中國大唐投資建設的柬埔寨斯登沃代水電站
以柬埔寨斯登沃代水電站為例,中國大唐主動將6公里的引水明渠改為地下涵洞,有效保護了當地原始森林生態,定期為河道補充生態水,維護當地生態平衡;印尼米拉務項目作為清潔火電項目,燃用當地低硫煤,采用具有爐內脫硫條件的循環流化床鍋爐,大氣排放優于印尼當地規定的排放標準,工業廢水也經過兩次回收處理后實現廢水“零排放”。
在印尼蘇拉威西省,中國大唐肯達里電廠附近海域開展“紅樹林種植”“珊瑚礁修復”“海上籠箱養殖”等多項長期生態保護計劃,種植紅樹林3萬余株,凈化海水、防風消浪;用電廠粉煤灰制作魚類棲息所,移植珊瑚1400株;引導當地民眾樹立以養殖代替暴力捕魚等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提高電廠周邊漁村經濟收入的同時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贏得社會多方面的廣泛贊譽。自2020年,印尼大唐金光公司完成收購后,積極幫扶小微企業、幫助當地貧困人員參加社保、建造圖書館改善地方學校條件……開辟出一條基于貧困幫扶、健康防疫、醫療救助、環境保護、經濟發展、文化交流、捐贈助學、技能培訓、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之路,屢次獲得印尼社會責任四星獎。
此外,中國大唐還承擔了4期非洲圣多美與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電力援助項目。2017年1月19日,中國大唐火線受命,派遣電力技術專家組跨越15000多公里,火速趕到剛與我國恢復外交關系的非洲島國圣普。圣普首都主供電站圣阿馬羅柴油發電站的5臺機組中有2臺出現故障停機,造成首都電力短缺。5名專家組成員不顧旅途勞頓和時差影響,立刻檢查、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克服備品備件嚴重短缺等困難,不到48小時就修復一臺機組,緩解了該國首都圣多美的供電緊張情況。這場“旋風援助”受到了當地政府、群眾的高度贊揚。6年多來,中國大唐已向圣普派出4期電力技術專家組,為圣阿馬羅火電站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提升現場管理水平,做好技術援助,彰顯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道義擔當。
文化融合 促進美美與共
自古以來,文化交流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一帶一路”倡議既是經貿之路,又是溝通文化、友好往來的友誼之路。
(圖為中國大唐海外員工與外籍員工一起包餃子,共度新春佳節)
每一年,中國大唐的中方員工都跟所在國員工一起過潑水節、開齋節,而外籍員工則與中方員工一起慶祝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到今年為止,中國大唐海外投資公司已經連續3年組織“四海同春”新春團拜會,與境外員工一起歡度春節。幾年下來,外籍員工學會了貼春聯、包餃子、做月餅,就連食堂的外籍廚娘都會做好幾道中國菜。很多外籍員工起了中國名字、研究中國歷史,緬甸太平江水電站的內繆散因為喜歡《三國演義》里的典韋,給自己起名“典興”。緬籍員工奧明的中國名字叫趙修德,他最近正癡迷于《明朝那些事》。“我的太爺爺是中國漢人,他年輕的時候來到緬甸,我的爺爺就是在緬甸出生的,我家一直保持著一些中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
共建“一帶一路”拉動當地經濟的同時還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柬埔寨人曾永杰是大唐柬埔寨電網公司線路檢修班的一名普通巡線工,他非常珍惜這份工作。“我相親的時候是穿著工作服去的,丈母娘聽說我是大唐的員工,連彩禮都沒要就把女兒嫁給我了。我現在每個月有 500 美金收入,過節時還發大米、花生油等生活用品,鄰居們可羨慕了。”
“一帶一路”建設是對古絲綢之路“絲路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自中國大唐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海外投資建設第一個電源項目開始,就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模式。中國大唐必將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持續深化全球能源轉型合作,引領氣候治理國際合作,加快構建以電網、火電、水電等傳統能源為發展基礎,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為發展兩翼,以氫能、儲能、綠碳、節能環保、科技研發和智慧綜合能源戰略新興產業為發展驅動之輪的“一基兩翼六輪”國際業務新發展格局,為實現各國共同發展的美好愿景增添新動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鏈接: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e12c5c12812a23fe590b6e6a5536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