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深秋時節,大唐湖北新能源事業部的“秋收”工作漸入尾聲。一個多月來,在湖北各地占地1.8萬畝,由8個“農光互補”和2個“漁光互補”組成的光伏電站之上,一幅農漁交織、熱火朝天的豐收畫卷徐徐拉開。
圖為大唐湖北新能源事業部負責農業管理工作人員在檢查農作物生長情況
近年來,大唐湖北新能源事業部憑借綠色能源資源開發優勢,積極踐行央企責任,深耕農業領域,推動民生發展。所屬各光伏電站投產后,大唐湖北新能源事業部因地制宜實施“一地兩用”,推行“板上發電、板下種植”“光能發電、塘內養殖”等產業互補模式,引進農業種植養殖專業公司,形成“一站一策”“一地一策”“一塘一策”的多元種養結構,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升農戶經濟水平,助力鄉村振興。其中,“羅田三里畈農光互補項目助力鄉村振興”榮獲中電聯2023年度電力企業社會責任“鄉村振興”類優秀案例。
秋收前,大唐湖北新能源事業部農業管理人員提前協調組織各地農業技術人員深入開展現場培訓,宣傳農業技術知識、農機安全生產和施肥等內容,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增強村民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秋收冬耕技能。新能源事業部蔡松說:“一個多月以來,我們以一兩天一個蹲點的節奏在各基地穿梭,協調解決了農機設備、種子和灌溉等問題,全力保證農機、農資、農技到位,全方位保障秋收冬耕質量,確保種得下、長得出。”
在羅田縣匡河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基地,金色稻穗與蔚藍的光伏“海洋”交織成一組壯麗的秋日圖景。負責農機設備的駕駛員田軍說:“今年的稻間距、光照時間和稻田墑情都比較理想,收成比往年更為可觀。”
圖為駕駛員田軍駕駛農機收割晚稻
三里畈光伏電站養殖基地甲魚銷售集散現場人流如織,工作人員分頭清洗、過秤、打包、裝車水產品。“我們的甲魚今日再次開市,有2萬多斤要發貨至廣東、浙江等地。還有10多家批發商早早趕來,估計再拿出三五千斤都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浙商代表楊奇介紹說,浙江養殖產業轉移至中部地區解決了村民再就業等困難,實現了企業與地方互利共贏。
圖為三里畈光伏電站養殖基地工作人員在裝車甲魚準備遠銷
在公安縣光伏電站2300畝農業種植示范基地,午后的光伏板熠熠生輝,藤蔓滿布的南瓜田一片金黃,農民們正忙著采摘、搬運、裝袋。公安縣人大代表、南瓜產銷大戶郭井瓊表示,今年光伏下南瓜畝產預計突破5千斤,產值達140萬元,還打算再追加一二百畝投入。
大唐湖北新能源事業部農業主管曾強介紹說,各基地結合自身特點,在種養殖選型上都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也摸索出了不少的成功經驗。目前,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基本顆粒歸倉,多個農業基地陸續轉入冬耕階段。
鏈接: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a8b2c7f97dca5efc48b3bc2dc8d80f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