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表示,每年圍繞減緩、適應、資金、談判等主題舉辦能力建設研討班,是生態環境部著重推動的工作。
不久前,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辦,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大唐)承辦,中國大唐集團綠色低碳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唐低碳公司)具體實施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研討班(以下簡稱南南合作研討班)結束后,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一級巡視員蔣兆理也曾表示:“希望通過中國能源企業的實踐案例,更好地展現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據了解,這次南南合作研討班,也是第一次由能源央企具體承辦。
蔣兆理表示,這次由能源央企承辦的南南合作研討班非常成功,下一步,將總結經驗,研究擴大由企業來承辦南南合作能力建設項目的比例。
本報記者了解到,承辦單位中國大唐目前已經在多個國家投資建設了水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項目,通過這次南南合作研討班進一步建立了跨區域跨專業的工作聯系,有助于促進南南國家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推動全球能源電力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創造了條件。
集中授課、實地調研、現場教學、文化體驗
能源電力央企承辦南南合作研討班課程設置豐富
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攜手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具體舉措,是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重要途徑。
而南南合作研討班是為了落實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宣布的要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莊嚴承諾而開設。
本次南南合作研討班在內容設置方面,主要通過全面系統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與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成效經驗,助力南南合作國家加快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展現中國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廣泛開展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切實行動與責任擔當。
課程整體圍繞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雙碳”1+N政策體系及目標進程、適應氣候變化、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構建等相關內容展開,以“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分為減緩篇、能源篇、適應篇、文化篇四個篇章,授課形式包括集中授課、實地調研、現場教學、文化體驗等。
“這次南南合作研討班課程安排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有特色。培訓內容設置依托四川省作為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產和綠色智慧清潔能源裝備制造基地、中國大唐作為國有特大型能源央業的優勢,不僅能為參訓外賓直觀呈現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成效經驗,而且從清潔能源開發、建設運營、裝備制造等方面提供集科學理論、實際應用、切身感受于一體的能源全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成功實踐。”大唐低碳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道,“我相信通過本期研討班的課堂交流、實地調研,能讓參訓學員全面系統地了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體驗中國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實踐成效,促進并加強我國與南南國家在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領域務實合作,達到共同推動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中國大唐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海騰表示:“據了解,中國大唐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先鋒隊,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南南合作,推動綠色能源項目在國際舞臺上落地生根。希望通過本期研討班搭建的橋梁,進一步深化中國大唐與南南各國政府、組織、企業和研究機構在能源綠色低碳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為推動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提供了知識與技術共享和跨專業領域交流的機會
幫助南南國家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目標
“此次南南合作研討班為南南國家29個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領域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提供了知識與技術共享和跨專業領域交流的機會。”大唐低碳公司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在學習之后,學員不僅對我國能源電力綠色轉型有了深入的認識,也積極將中國的先進政策、技術、經驗帶回去,幫助各自國家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目標。”
本報記者了解到,本次南南合作研討班帶來的效果顯著。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保釋省政府陸路交通設施及基礎設施官Komang Trisna Kusuma?Putra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參加培訓課程加深了我對中國能源發展格局的理解,特別是中國向更綠色、更低碳未來轉型的承諾。我也了解到了中國的創新政策和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先進技術,希望與中國企業在能源領域(如太陽能、風能和水電項目)建立更多的合作。”
岡比亞共和國國家環境局項目經理兼沿海和海洋環境項目負責人Lamin Komma表示:“謝謝中國生態環境部主辦的這次精彩的研討班。我之前也有參加南南合作研討班的經歷,我認為,南南國家之間的經驗分享是非常重要的。這次的培訓不管是從政策方面、還是從實踐方面,都比期待中更加豐富,對我回到岡比亞之后開展相關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通過這一次的培訓,我接觸到了一些以前從未了解的技術發展成果,這些科技方面的重要進步,對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烏干達共和國能源和礦產開發部監測與評估助理專員Felix Okurut指出:“感謝培訓班提供的機會,這次課程設置的內容非常全面,我從綠色低碳各個方面學到了想要的知識。中國在綠色低碳和轉型過程中的一些做法讓我很受啟發,例如,中國的沼氣發電項目對我所在國家很有借鑒意義,回國后我會把這個課程分享給相關部門。”
據介紹,通過南南合作研討班,南南國家學員可以了解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領域先進政策、創新技術和管理理念,助力加快自身經濟社會低碳發展步伐,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另一方面,也為南南國家培養了一批具備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促進國家間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深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是的,在促進南南合作方面,除了開展南南合作研討班,我國也在積極開展南南合作“非洲光帶”旗艦項目。
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夏應顯還表示:“黃潤秋部長在首屆非洲氣候峰會上啟動實施‘非洲光帶’旗艦項目,將幫助5萬戶左右非洲地區無電貧困家庭解決用電照明問題,助力非洲綠色低碳發展。截至目前,我們已順利推動與5個非洲國家簽署‘非洲光帶’合作文件,預計將幫助解決近3萬戶非洲無電家庭日常用電問題。”
鏈接:https://res.cenews.com.cn/h5/news.html?id=117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