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供暖的溫度又適宜又穩定!”家住大柴旦行委檢察院小區的李阿姨對家中的供暖情況贊不絕口,“今年供上暖以后,他們來我家檢查過兩次暖氣了,看看熱不熱,你看,我家的花也長得更好了。”
11月初的立冬時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委的最低溫度已然下降至零下5攝氏度,心系取暖戶的大唐大柴旦清潔能源供暖項目經理劉大賢帶頭開展上門回訪工作,確保提供安全穩定的供暖服務,用心呵護民生“溫度”。
清潔能源集中供熱,打造綠色生活新名片
地處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北緣的大柴旦行委,平均海拔3200米,冬季干燥寒冷、晝夜溫差大,最低氣溫達零下20攝氏度,供暖期長達7個月。以往采用的燃煤鍋爐供暖,不僅能效低下、取暖質量不高,也給當地環境造成了較大污染。如何讓生活在這里的2萬群眾溫暖舒適過冬,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我們采用的“空氣源熱泵+電鍋爐+水蓄熱”創新技術路線,可實現24小時恒溫供暖,保障了供暖的穩定性、連續性,讓當地供熱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相比燃煤供暖更加穩定可靠,得到了地方政府、蒙藏等少數民族群眾一致好評。同時,也成功實現了大規模空氣源熱泵技術以及“空氣源熱泵+電鍋爐+蓄熱”技術路線在高原、高海拔地區首次應用。”大唐大柴旦清潔能源供暖項目經理劉大賢正在向記者們介紹該項目運作流程及帶來的“溫暖實惠”。
由大唐青海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規劃建設的大柴旦行委清潔供暖項目,于2023年7月開工建設,同年9月底建成投產,項目總投資超1億元,供熱覆蓋大柴旦鎮、錫鐵山鎮,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5萬噸。該項目的成功落地,不僅有效改善了空氣質量,而且為進一步健全高寒、高海拔地區清潔能源供暖機制提供了有力支撐,更為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提供了經驗和典型案例支撐。
建設清潔能源項目,“光伏藍”賦能“生態綠”
柴達木盆地大氣稀薄、云層遮蔽率低,年平均日照時數在3500小時以上,太陽能年總輻射量大于6800兆焦/平方米,為全國第二高值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光伏產業的優勢。
“我們的項目位于柴達木盆地都蘭縣北部的旺尕秀‘風光儲一體化’園區內,直線距離都蘭縣城70公里,光伏場區裝機容量250兆瓦,配套新建一座330千伏升壓站。作為清潔取暖配套項目,著力構建綠色電力供暖,讓電力就地生產、就地消納、就地服務群眾和改善生態的新型發電供熱聯合模式,實現‘風、光能源-電能-熱能’全清潔轉化。”
難得的晴好天氣下,大唐海西州清潔取暖配套25萬千瓦光伏項目施工現場火熱朝天,該項目負責人曹文艷正與施工單位核對今日計劃完成的工程量。
“這里平均海拔在3600米,每天下午幾乎都會刮起4級及以上的大風。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聯合施工單位、設計院、廠家充分考慮高海拔、高寒地區施工的極端氣候特點,選用高強鋼支架,采用熱浸鍍鋅防腐工藝,并提前研究部署冬季安全施工具體措施,確保安全有序施工。目前,已完成光伏支架組件安全超9000組。”
據了解,該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約為4.76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14.2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9.24萬噸,讓三江源地區的碧水藍天得到更好保護。同時,建成后通過光伏板遮擋能夠有效減少光伏場區年蒸發量,能夠為旺尕秀區域創造出一片適宜放牧的草場,助力當地牧戶養殖。
智慧化科技應用,讓“綠色”插上騰飛翅膀
一直以來,大唐青海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著力于清潔能源項目的智慧化成果運用,以數智賦能高質量發展、高效率運營。
“我們考慮到大柴旦地區全年平均溫度偏低的實際情況,燃氣鍋爐具有根據溫度變化自動啟停、防凍保溫、智能溫度控制功能,能夠充分保障不供熱期間,系統管道等不發生凍裂,極大地降低了停暖事件的發生。”在大柴旦清潔能源供暖項目主控室,工作人員緊盯著屏幕上供熱站運行狀態、供熱數據等數據,通過對各項運行指標的分析,確保第一時間發現處理供熱隱患,保障穩穩供熱。
“后期,我們將著力打造供熱項目‘無人值班、少人值守’,通過智慧能源控制系統,實現各供熱站就地控制、集中聯合集中控制和遠程監控三位一體的運行模式。在降低項目運營成本的同時,有效提升了供熱效率。”劉大賢這樣介紹。
同樣,在大唐海西州清潔取暖配套25萬千瓦光伏項目現場,智慧化方案也在同步應用。“在光伏電站,對地埋電纜故障的排查和處理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費時費力,也極有可能讓故障造成的損失不斷擴大。為了更好應對電纜故障處理,我們選用了基于智能預警集電線路系統解決方案的特種光纜,實現智能預警的作用,能夠掌握高壓電纜健康狀況,提升設備可靠性。”曹文艷這樣告訴記者。
追光逐日、向“綠”而行。如今的青藏高原,別樣的“綠色”正悄悄改變著往日蕭索的冬日面貌,為守護三江源生態、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彩。
鏈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360753-50000591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