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書記是我們的暖心人,但凡家里有難事,找他準成!”巫山縣雙龍村村民羅申銀的一席話,道出了巫山縣雙龍鎮新安村村民們對中國大唐派來的駐村“第一書記”方名興的愛戴。
農家娃的樸素情感
在擔任鄉村振興駐村干部之前,方名興是渝能集團公司龍泰發電廠廠長助理,也是一名在水電站工作了十多年的業務骨干。對于巫山縣的農村,方名興并不陌生,因工作關系,他曾任巫山縣千丈巖梯級電站站長兼黨支部書記。在任職5年多時間里,方名興與電廠周邊村鎮村民和政府工作人員經常打交道,加上自己從小在鄉村長大,他這個“農家娃”對鄉村有著樸素的情感。當得知公司正在選派駐扶貧工作干部后,方名興第一時間向組織提出申請,并如愿以償的成為了渝能公司首位外派的駐村幫扶干部。
組合拳打開工作局面
方名興深知要取得村民的信任,必須全身心融入到群眾中去。到任后僅一周,他就將全村7個社地界及村內集體基礎設施走了個遍。在每天工作之余,方名興總是習慣地到村民家里串串門,聽村民述說家長里短。看見村民在地里忙活時,他總會挽起褲腳和袖子下到田間地頭,一邊幫助村民干活,一邊與村民聊天,莊稼、收成、家庭、子女,無所不談,在不經意間,全村的各項工作、自然資源和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等情況,全部裝在了方名興的腦子里。
針對村委各項基礎工作薄弱的現狀,方名興及時組織村、支兩委對村委便民服務中心進行了優化,對服務大廳布局進行了調整便于接待百姓到訪,將原雜亂的資料進行全面清理,對村委所有文件柜、檔案盒、村委資產進行標識,落實責任人。方名興還組織村、支兩委換屆選舉,對村委中心環境進行整治,清理村委周邊雜草、雜物,推規劃和布置村支部活動室,村黨支部活動室成為深受村支部黨員喜愛的“黨員之家”,這一連串的“組合拳”下來,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
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今年巫山縣的脆李迎來了大豐收,望著掛滿枝頭的累累果實,果農們滿懷豐收的喜悅。然而,方名興卻為果子的銷售焦心不已。在黨支部會上,方名興和支委們一起專題研究脆李銷售問題,決定組建以村、支兩委干部為主要力量的脆李銷售服務工作隊,幫助村民做好脆李采摘和銷售,確保把脆李豐收轉變為村民實打實的經濟收入。
村民鄧元忠老倆口已是70多歲的老人,老倆口沒有采摘果子的能力。方名興帶著工作隊的同志,專程上門幫助其脆李采摘和轉運,看著冒著酷暑忙碌的村干部,老倆口老淚縱橫,道謝不止。
頂著烈日采摘,披著星光轉運,來來回回,奔走于農戶和物流園水果銷售點之間,三天時間轉運銷售脆李30余噸,全村脆李下枝及時,轉運過程幾乎沒有損毀,價格為全鎮最高。看到全村脆李做到了應售盡售,方名興一顆懸著的心才算放了下來。
心中有光,腳下有力量
“帶領鄉親走致富路。”是方名興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后,在自己心中定下的目標。
新安村位于巫山縣西北位置,距巫山縣城35公里,地處山區丘陵地,交通十分不便,資源稀少、土地貧瘠,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困難,大部分村民外出務工,村內主要以留守老人為主,如何改變新安村局面,對肩負著鄉村振興任務的方名興來說,壓力著實不小。
方名興會同村委班子,在全村發展謀劃上下起了功夫,對全村資源進行全面摸排,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通過大量實地詳細查勘,編制出全村5年發展規劃,把全村發展重點放在了壯大集體經濟上。依托村內自然資源,方名興與村委班子制訂出農旅融合發展規劃,充分利用高速路口進的地理優勢,確立了以生態旅游項目帶動集體經濟發展方向。
方名興為此多方奔走,內引外聯,最終項目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獲得河谷打造、生態步道建設、面條加工作坊、7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建設資金165萬元。
方名興帶領村民搭建10個草莓大棚、播種4.5畝有機瓜果,栽種1000棵冬桃、500棵雞心櫻桃,建成800平方米燒烤區,開挖5畝魚塘等,一座集自然觀光、休閑娛樂、生態采摘、親子互動、體驗式農業一體的“巫山后花園”生態旅游項目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之中。
?一年多時間的幫扶,方名興把自己全部身心都許給新安村,許給了村的老老少少,用心、用情、用力為鄉親們辦實事,鄉親們打心眼里認可和喜歡上了這位中國大唐派來的駐村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