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溫近零下30攝氏度的“爾濱”,大地被白雪覆蓋,室外“滴水成冰”。極寒天氣下卻涌動著融融暖意,松花江畔的大唐哈爾濱第一熱電廠生產現場一派火熱,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溫暖著寒冬里的龍江百姓。
突破、提升、高光、開新局……一個個年度關鍵詞,沉淀著“中流擊水”的豪情壯志,激蕩著“踔厲奮發”的夢想榮光,記錄著哈一熱電廠不甘平凡的2023!
“正向激勵不僅可以改善職工的工作動機和主觀能動性,還能夠增強職工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所以,正向激勵效果更好。”在“黨員身邊無違章,從嚴管理大家談”辯論賽現場,雙方辯手就“嚴格考核”和“正向激勵”哪個對安全生產促進效果更大展開唇槍舌戰,深入探討從嚴管理的必要性和正向激勵的重要作用,從而增強全員安全意識,解決思想上的安全隱患。
該廠聚焦設備可靠性與節能降耗,開展機組檢修及“冬保夏備”項目1578項,同步開展調峰鍋爐、電鍋爐、燃氣鍋爐、熱泵設備檢修,機組性能顯著提升,1號機組榮獲“全國能效對標競賽300MW級亞臨界供熱濕冷機組”一等獎,是集團公司同類型唯一獲獎機組。
非供熱期,在煤炭市場總能看到該廠燃料物資人員“挑肥揀瘦”的身影,品質是必須守住的底線,成本控制也是采購原則之一。供熱期,他們是訂單催繳“釘子戶”,緊盯請車批車工作,保證煤炭及時供應;完善配煤摻燒方案,精準控制摻燒比例,實現降耗增效;加強與煤礦企業溝通協調,優化接卸流程,確保生產線正常運轉。
該廠以“補倉式”思維賣低補高迭代鞏固結構電價,深度“迎峰調谷”,提高輔助服務收益,提升綜合電價,并采用“沙盤式管理,點餐式配煤”的方式,將克煤必省深化于行,實現不買一噸高價煤。
“我對改革的認識,經歷了由淺薄到深入、由擔憂到擁護的過程。”該廠發電部商明鑒在運行班組奮斗了十年,論資排輩、“大鍋飯”“鐵飯碗”一度消磨了他干事創業的熱情,崗位晉升一度遙不可及。
該廠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在全廠范圍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實施“全體起立+公開競聘”,20個部門整合精簡至14個,中層干部“85后”占比從3.03%提升至34.62%,“90后”實現零的突破,一般管理人員從118人降至62人。制定新的績效考核辦法,從企業“發工資”向職工“掙工資”轉變,實現“業績論英雄、收入憑貢獻”。2023年,該廠浮動工資占比81%,勞動生產率同比提高63.33%,企業面貌煥然一新。
“‘讓有為者有位,讓有位者有為’真的不是一句口號,曾經‘舉頭望明月’的崗位,如今實現了‘手可摘星辰’。我的崗位提升了、視野開闊了、工資上漲了,工作越干越有勁兒。”如今,該廠多名能力出眾的年輕人通過崗位競聘走上了理想崗位,成為改革受益者。
在主題教育中,哈一熱電廠以“黨建引領+”活動為引擎,深入實施黨建“三年提升”工程,認真落實央企黨建“七抓”要求,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該廠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工作緊緊擰成“一股繩兒”。檢修黨支部化身“節約創效小隊”,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修舊利廢”新課題,通過技術改造修復大量磨輥、執行器和導向板等廢舊設備,賦予他們新的價值,實現節約創效570萬元,大幅提升了職工的創新創效意識。該廠將“黨員有目標,群眾有盼頭”黨建提升行動作為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的具體實踐,黨支部攻堅目標從7個增加到20個,實現從一般性任務到“啃硬骨頭”質的轉變;生產黨支部集中攻堅困擾企業安全環保工作開展的難點和堵點,徹底解決了省煤器疏灰不暢的老大難問題。發電黨員責任區累計收入創歷史新高。
66萬千瓦超超臨界熱電聯產機組開工在即,新能源配套指標加速落地,哈一熱電廠正在以“同心聚力、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大唐精神為引領,朝著打造“綠色低碳、多能互補、高效協同、數字智慧”風光火儲智慧綜合能源企業飛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