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環保部辦公室每天總是關燈很晚,加班成為常態。”進入這個辦公室,經常能看到一個戴著黑色眼鏡,眼神專注地看著電腦屏幕,雙手不斷敲打鍵盤的人,他就是字會斌——大唐云南發電有限公司滇西新能源事業部一位主要負責科技創新和信息化的骨干人員,現任生產環保部主任助理。
工作7年來,他先后獲得集團公司優秀技能選手、集團公司青年崗位能手、2024年集團公司科技創新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他撰寫的《上海電氣W01型風機變頻器故障頻發原因分析》榮獲“中電聯2020年特等優秀論文”。字會斌從一名普通檢修員一步一步成長為風力發電運行檢修員高級工、創新創效能手、科技創新領頭羊。
錘煉本領?一線崗位深造大學問
2021年,是字會斌入職的第4年,他一直在大理騎龍山風電場潛心工作,學習技術。同年6月,字會斌參加第十九屆中國大唐專業知識和技能競賽風電運維專業決賽。在備賽和競賽期間,他全神貫注、專心學習,以良好的表現,優異的成績最終被授予“中國大唐優秀技能選手”稱號。
讓人喝彩的榮譽背后,是字會斌數年如一日的學習與堅持。
2017年,從昆明理工大學畢業后,字會斌成為云南發電公司大理騎龍山風電場的一名檢修員。由于第一次更換變頻器就弄壞了一塊板子,字會斌下定決心,要把技術學好。他白天纏著師傅教,晚上逼著自己學,記不住操作步驟,就按照標準一遍遍地練;不會看電氣線路圖,就順著回路一條一條地捋。就這樣,他在圖上標記了1萬多字、嘗試了上百次故障排查、畫了上千張回路圖……短短6個月,字會斌就能自主檢查處理偏航、變槳、電控、傳動系統的故障,成為同批青工中的佼佼者。
隨著技藝日臻成熟,字會斌開始在技能比賽中嶄露鋒芒。2020年,他參加云南發電公司風電運維技能競賽,在眾多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個人成績第二名。
走向智慧?“技術流”也是“行動派”
近年來,智慧電廠建設大潮奔涌而來。為適應企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字會斌擔負起滇西新能源事業部科技創新、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他主動擁抱新技術,賦能新變革,努力學習相關知識,持續在創新創效深耕作為,為數字化、智慧化在光伏電站和風電場進行應用,打造智慧光伏示范企業作出了貢獻。
老鷹巖光伏電站是集團公司在滇建設的第一個光伏電站,投運至今將近10年。由于組件衰減,設備老化,加上人手不足,幾千畝光伏場區的巡檢、監控、預警、故障排查等工作量較為繁重,對生產效率提升形成掣肘。
2022年,滇西新能源事業部為解決設備、效率和安全問題,加大對老鷹巖智慧光伏電站建設推進力度。字會斌立即化身“行動派”,積極推進老鷹巖智慧光伏建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生產運維、巡檢和日常管理中,使生產管理成為流程化、標準化、規范化和智能化。字會斌參與的《老鷹巖光伏智慧電廠項目》入選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案例優秀案例”,為走向“數字化”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如今,老鷹巖光伏電站成功搭建智慧運營監控系統、開發設備健康管理與數據決策系統、建立全局數字化地圖、部署智慧生產運營系統、建設安防管理平臺、設置車載式自動巡檢機庫、應用智慧運營APP、構建“5G+相控陣”網絡、安裝智能安防及巡檢系統,實現設備運行可靠、工作效率提高、安全保障增強、生產管理智能等目標。
以夢為馬?“小目標”撬動“大夢想”
翻開字會斌的筆記本,扉頁標題處寫著“走好技能成才、走實創新之路。”除了“大夢想”,筆記本里也寫著他各階段的“小目標”。
今年,字會斌有了一個新的“小目標”——申請6項實用型專利,申報技術創新企業。
在字會斌看來,創新要接地氣,能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才有價值。“降低1250風機變頻器故障率QC成果”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大理羅平山、騎龍山、豐樂風電場海拔在3100至3650米,常年高寒濕冷天氣,元件老化導致故障頻發,年利用小時低于大理區域平均水平,對標落后,其中變頻器故障率占比較高。2023年,字會斌組織成立變頻器“降故提效”攻堅QC小組,設立“降低1250高原型風機變頻器故障率”QC課題,并嚴格按照PDCA循環程序進行QC小組活動,在年底數據統計結果,1250機組變頻器故障率整體降幅明顯。這項活動的成功,為如何解決風機其他故障,提高發電量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同時,該成果獲得云南省電力行業QC成果“二等獎”和全國電力行業QC成果“三等獎”。
他堅持以降低故障率,減少設備損壞及維護成本,防范化解火災隱患,提高發電量為導向,不斷提出新課題,設定新目標,論證可行性。
截至2024年7月,字會斌負責申報的創新創效成果獲得5項獎項。其中,獲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QC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1項;獲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五小創新成果“一等獎”1項;獲第六屆全國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1項;獲“創新型中小企業”1家,申請的15項專利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