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14點30分,蘇州熱電公司廠門口,蘇州吳江電視臺記者如約而至。
在嚴格按照防疫要求辦好入廠手續后,我遞上兩頂安全帽和兩套工作服:“麻煩兩位老師,進入生產現場必須穿長袖、長褲。”
“好的,我們今天就是要體驗一下電力職工在迎峰度夏期間的工作。”在交談中,我陪記者開始了今天的采訪。
拒而復求的耳塞
跨進廠房0米層大門,身后兩名記者不約而同地“嚯”了一聲。我快速從耳塞桶里取出幾枚耳塞遞給他們:“戴上這個,里面有點吵。”
“沒事,我先體驗一下這里的環境。”這么熱的天,任誰耳朵里也不愿塞這玩意。想到自己第一次進入廠房的情景,我快速戴上耳塞,又把多余的兩副放進口袋備著。
“這就是我們汽機廠房的布置,0米層主要是凝結水系統、開式水和閉式水系統……”我一邊大聲介紹,一邊逐個指給他們看。
走了十幾米,兩位記者拍了拍我的胳膊:“耳塞還是給我吧,太嘈雜了!”只見他們快速將耳塞摁進耳洞,然后幾乎同時睜大眼睛看著對方,似乎驚奇于耳塞帶來的降噪效果。
跨進中間的過道,涼風從樓道上方吹下,雖然已經揉進了很多熱氣,但這不純凈的涼風仍然讓他們長舒一口氣:“嘶哈,真是‘冰火兩重天’!”
仔細觀察他們剛換上的工作服,雖然只走了幾十米,但已然浸出不少汗漬。
此時,迎面走來一個正在巡檢的身影,逆光的角度配合廠房內蒸騰的熱浪,似乎更顯高大。
走近一看,他浸透的工作服跟我們三人相比,可以用“暴汗”來形容。
“你們好,我叫陳華成。”
兩瓶水隨汗而走
看到迎面走來的陳華成,在得到許可后,他們便開始了短暫的采訪。
陳華成,25歲,現任蘇州熱電公司發電部運行副值。3年前的夏天,這個來自鹽城射陽的小伙子加入了大唐大家庭。
當被問及喜歡哪里的夏天時,陳華成坦然:“當然是我們老家的夏天了,可能離海近的原因吧,要涼快不少。”
“你繼續巡檢,我們在后面跟著,不影響你工作。”短暫的采訪結束,記者決定尾隨完成后面的小半段巡檢。
悶熱的天氣加上各類蒸汽、油管道的熏蒸,很快一行人便大汗淋漓。
來到8米層籠罩汽輪機的碩大艙室內,陳華成用聽針仔細檢查汽輪機的運行情況。收起聽針后,記者朝他吼道:“有什么說法嗎?”
“聲音很順滑,嗚嗚嗚嗚,清晰穩定,說明一切正常。”陳華成說。通過記者的神情,我很確定,嘈雜的環境使得他們并沒有聽清這些相對專業的術語。
巡檢進入尾聲,陳華成包里的兩瓶水也一滴不剩——包括我在巡檢中途又遞給他的一瓶。
“天氣悶熱,出汗多,要注意補水。”
“沒少喝,巡檢這一個多小時喝兩瓶水了,中間沒去一趟廁所,全跟著汗走了。”
年輕的“螺絲釘”
“你們等我一會。”說罷,陳華成去換衣間換了件干爽的工作服,并從休息室的冰箱里拿出幾根鹽水棒冰遞給記者。
“保障工作做得不錯啊。”記者接過棒冰,驚詫于休息室內冰箱、冷飲、自動售賣機、微波爐等設施的一應俱全。
盡管吹著空調、吃著棒冰,但巡檢帶來的暑氣并未完全消散。一根棒冰還沒咬兩口,陳華成新換的工作服上,汗跡又如葉脈般滲了出來……
快速嗦完棒冰降降溫,他便又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去。
進入夏季用電高峰期,蘇州熱電公司一臺機組火力全開,另一臺機組則早啟晚停頂負荷。據往年經驗,迎峰度夏期間每個月機組啟停20次左右是常態。
“今年夏天格外熱,最高溫度經常超過40攝氏度。”繁忙的白班工作結束后,陳華成又和記者聊了起來:“由于機組啟停頻繁,夜里操作比較多。晚上溫度高、濕度大,到處都是霧蒙蒙的。”
“周邊還有別的熱電廠嗎?”
“僅此一家,別無‘分店’。”陳華成說著,不自覺把腰桿挺得更直了:“這兒就是汾湖唯一的熱源點,而我就是她的一顆‘螺絲釘’。”
環顧這群滿頭大汗卻熱情不減的年輕人,記者豎起了大拇指:“你們這群‘螺絲釘’,夠年輕!夠硬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