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董,有一列從陜西來的火車一個小時后進港,共計50節車廂,3000噸的量。”
“目前港口作業區較為繁忙,沒有可用的船,你們要盡快想辦法……”萬州港船務公司負責人在電話中焦急地說道。
重慶大唐國際石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燃料物資部催交催運主管董越在接到這通電話后,立即把事件始末匯報相關領導,并主動要求第一時間前往港口,協調煤炭接貨。
“現在正值抗疫保電關鍵時期,這又是公司首次在廠外自行組織短倒接卸煤炭,一定不能發生任何閃失!”董越快速地收拾起紛亂的心緒,開始在心里籌劃起來。
70公里的路程,他的手機幾乎就沒放下過,電話一個接一個,緊皺的眉頭一刻也沒有放松。一到現場,他便第一時間與港口協調場地,單獨存放到貨煤炭,做好標注和苫蓋,保障煤炭安全。同時協調承運商盡快落實船舶,最大可能減少倒運損失。
夜已深,董越和同事吳澤瑋穿著反光馬甲、做好防護措施,穿梭在燈火通明的碼頭作業區。從卸車前的車號核對、轉運過磅中的數量監督,到堆場卸車過程中的車輛排空等,全過程盯控。一晚上下來,他們腳上穿的勞保鞋沾滿了煤泥,疲憊的身軀在月光下卻更加筆直。
第二天下午,滿載3000噸煤炭的船舶終于緩緩駛出萬州港紅溪河溝碼頭,一路逆流而上運往石柱發電公司……
面對當下電煤資源緊缺、區域電力需求持續旺盛等緊張形勢,石柱發電公司黨委聚焦燃料保供控價關鍵任務,推進“黨建引領+燃料保供控價”攻關項目,重點做好煤炭催交催運,找準有效突破點,提高長協煤兌現率,助力電煤“顆粒歸倉”,確保電力穩定供應,切實履行央企責任擔當。
面對保供的各種風險挑戰,董越經常急得連做夢都在想著如何提庫存、降煤價,全力以赴的投身在電力保供的戰役中,為了機組口糧,也是為了萬家燈火,更是為了胸前熠熠發光的黨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