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江蘇,氣溫開始驟降,枯丫的樹枝在刺骨的海風中畫著毫無規(guī)律的圈,仿佛是在提醒,“售電工作即將圓滿收尾。”
“再全面盤點下已經享受到用電優(yōu)惠的企業(yè)名單。對,就照著前五年的記錄表,確保一戶都不能落下!”大唐呂四港發(fā)電公司售電團隊里的老將李君一手捏緊名單,一手握著手機,準備一家一家地聯系。
“必須用好全部時間,發(fā)揮一切優(yōu)勢,在迎峰度冬的關鍵時期,我們可以!我們能行!”團隊里兩個90后的年輕小伙暗下決心。
“快來,快看,這家企業(yè)怎么斷簽2年了?”年輕小伙通過詳細比對清單,摸排到淮安一家生產汽車配件的企業(yè),年用電量5000萬千瓦時。
李君立刻從座位上跳起,搶過名單,“這家企業(yè)我有印象,怎么這兩年會沒有聯系呢?”他邊翻找著手機通訊錄邊焦急地來回踱步。
“哎,不好意思啊,我打錯了。”“抱歉,抱歉,下次注意。”陸陸續(xù)續(xù)的致歉聲從辦公室的角落里傳出。由于換了手機,聯系方式沒有備注,李君只能多試幾個號碼。就這樣,在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信念支撐下,終于聯系上了企業(yè)經辦人。
11月10日,李君一行三人一早從駐地直奔淮安,提前到達了這家已經斷簽兩年之久的企業(yè)。然而由于經辦人在開會,無法直接進入廠區(qū),三人只能站在冰冷的馬路牙子上焦急地等待。
寒冷和惡劣的環(huán)境考驗著70后的體力、磨煉著90后的耐心,這一等一站就是2個多小時。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突然“叮咚”一聲短信通知,三人頓時振奮起來,整了整衣領就準備進廠會談。然而事情總是一波三折,經辦人竟然告知昨天說錯了地方,他實際上在南通的分公司開會……這一盆冷水把三人一下子澆入了冰窟。李君因為長時間被冷風吹,犯起了折磨人的鼻炎,年輕小伙更是抱怨,“今晚本來要回家看望家人的……”
“比黃金還珍貴的是信心,我們這半年多不容易,啃下了不少硬骨頭,攻克了不少難關,怎么能輕言放棄!”李君鏗鏘有力的聲線再次點燃團隊的激情。
就這樣,三人顧不上吃飯,再一次踏上征途。
“我負責主談,你們隨時補充,多聽,多記,多學。咱們全力以赴!”整整3個小時地政策介紹、簽約綁定,贏得了用電企業(yè)負責人的信賴與認可。這份幾十克重的合同,捧在手中卻又重若千斤,雖只是薄薄的幾頁紙,但它彰顯出大唐售電團隊“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