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叮鈴鈴……”1月6日7時,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凌晨的的寧靜。
睡意惺忪的余龍拿起電話便聽到鍋爐本體班班長急促地說:“3號爐昨晚發生管束泄漏!我們確定了位置,在前包墻過熱器甲至乙第33根迎火面,余師傅你們盡快派人來焊接吧!”
鍋爐受熱面是鍋爐的“心臟”,其中管道的焊接質量直接決定機組運行的安全性,一旦受熱面發生管束泄漏,將直接造成機組非停,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師父,我剛才進鍋爐人孔看了一下,管排數量太密了,節距就那么點,腦袋伸不進去,看都看不見,咋焊接啊?”徒弟小陳愁的直撓頭發,向師父余龍問道。
余龍是托克托發電公司特種作業班班長,曾獲得中國大唐專業知識和技能競賽技術能手稱號。
只見他不慌不忙,拿出一個鏡片對著小陳晃了晃:“那就得用到這個小工具了,今兒教你鏡面焊焊接技術。”
“用小鏡片怎么焊接呢?”小陳一臉問號。
“光沿直線傳播,但鏡子可以讓他拐彎,在你眼睛看不見的焊口旁邊,放置一面鏡子,通過反光輔助你焊接。”余師傅解釋道,“當焊接范圍狹小、眼睛視界受阻時,咱們要通過鏡面的反射觀察熔池與焊絲,保證焊口優良的內在質量、外觀質量,同時優化焊接順序,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期。”
?聽了師父的解釋,小陳還是有些懵懂,余龍邊操作邊講解:“焊接過程中,弧光通過鏡子的反射非常強烈,咱們送絲時焊絲很容易與鎢極碰撞,影響電弧的穩定性,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保證這根管子通過檢驗!”
余龍和他徒弟加班加點,經過數個小時艱苦卓絕的奮戰,先后完成了3號機組前包墻過熱器、水冷壁拉稀管、高溫再熱器、低再彎頭、高再夾管、頂棚過熱器等19根管道的更換及補焊工作,38道焊口經過金屬拍片探傷檢測合格率達到100%,為機組提前啟動按下了快進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