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一上班,攸縣能源公司輸煤點檢瞿立飛快速梳理完工作任務,便背著點檢儀,拿著測溫槍,迫不及待地去煤場看望他的“老伙計”。
一如往常,巡視到2號斗輪機,瞿立飛習慣性地對驅動滾筒軸承進行測溫。“45℃!”看著眼前的數字,瞿立飛眉頭一蹙,腦海中警鈴大作,“2號斗輪機運行的時候,軸承溫度也只比環境溫度高10度左右,現在停運了還高這么多,這肯定不正常。”
1、2斗輪機互為備用,且近期正處來煤高峰期,作為機組口糧接卸的重要一環,如果不及時查出原由、消除隱患,將給該公司燃煤接卸帶來極大壓力。想到這里,瞿立飛叮囑燃運人員關注2號斗輪機的運行情況,隨即趕回辦公室,提交日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始檢修前的準備工作。
思索片刻,瞿立飛立即聯系檢修人員緊急加工同軸尺寸的專用拉馬,并根據近期來煤量和煤種情況,與有關部門協調來煤接卸等工作。翌日,一切準備就緒后,檢修工作全面鋪開。待軸承端蓋移走后,一道裂縫在軸承內圈上清晰可見。見此,瞿立飛立即將裂縫照片發至輸煤系統專項整治微信群,“2號斗輪機懸臂帶驅動滾筒西側軸承開蓋檢查,軸承內圈斷裂,需擇機更換。”
檢修副總師劉政、設備部主任李德輝隨即發出搶修“集結令”,火速召集各專業負責人召開2號斗輪機搶修協調會,一場斗輪機搶修攻堅戰拉開帷幕。??????????????????????
?“一切準備就緒,開工。”深知斗輪機的重要性,現場的每個人絲毫不敢耽擱,卯足干勁,搭建檢修平臺、拆除減速機、拔出聯軸器……搶修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看著斷裂的軸承內圈,瞿立飛眉頭緊鎖,手拿游標卡尺,在大軸上細細比劃,卻發現軸頸半徑已被磨損2.8毫米。
面對突如其來的考驗,輸煤專項整治組原地開會,一波頭腦風暴后,當即決定緊急加工定制軸套,通過軸心校準,焊接在磨損的軸頸處。檢修人員沿著既定的思路緊密配合,與時間賽跑,與質量較勁,焊軸套、換內圈、裝軸承……
當軸承端蓋再次落下時,螺絲孔對接成功。經過30個小時的連續奮戰,2號斗輪機恢復正常,隨著斗輪機懸臂徐徐上升,聽著有節奏的轟鳴聲,緊繃了一個晝夜的神經放松下來,大家被煤粉涂黑的臉上露出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