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師傅,明天下午16:00點到18:30風速可以,我們計劃16:30起吊,但是遇到了點問題您給協調下……”“他就在我對面辦公,但我壓根兒插不上話。”談起河南清潔能源公司華創風機治理協調主管黃龍飛,“事事通”“電話多”是他的代名詞。
因該公司151臺華創風機失去了原裝備品備件、廠家技術支持,再加上公司人員技術水平難以滿足需要,設備維護短時間內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風機設備故障頻發,設備運行風險驟增,長此以往將嚴重阻礙企業高質量發展道路。事不避難者成,志不求易者進,該公司全面開展風機綜合治理,推動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要選一批工作態度好、肯吃苦、懂技術的隊伍來干。”在選拔風機治理隊伍前,該公司領導提出了要求。有著榮唐風電場、燕山風電場風機大部件檢修經驗的黃龍飛,被選為了此次風機治理的骨干。
“安全和質量是關鍵”
“現在風機治理現場一共五個作業面同時作業,全部都是高空作業,而且不是新設備,風險比建設期還要大。”華創風機綜合治理組組長鄭志忠說道。目前,該公司工作面逐漸增多,削弱了現場管理人員監護力,作業安全風險管控對施工安全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為做好安全和質量管控,黃龍飛和同事們共同討論,結合不同階段施工特點,確定了“嚴把入場關、嚴把過程關、安全管理一體化”的思路。通過技術答辯的形式對作業人員進行測評,測評不合格者,堅決禁止入場;每天召開“總結會”“協調會”掌握各個作業面的安全風險;針對各個風險因素,組織廠家、施工單位、業主方安排專人到位監護,并針對不同的風險分別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嚴格落實管理人員到位監護制度。為應對葉輪下架及回裝過程中突來大風的風險,他們電話詢問氣象局、查看風功率預測系統等,綜合研判起吊作業過程風速變化情況,層層織密安全管控網。
為了確保施工質量,他們成立了黨員突擊隊,在變槳軸承開工前共同制定變槳軸承更換關鍵點驗收卡,作業中嚴格執行關鍵點驗收卡,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發現并及時處理了部分風機減速機底座開裂、防雷線脫落等7大類問題。
“到現在已經完成了19臺風機軸承更換,和同區域風電場相比,治理后的風機發電水平基本已經趕上來了。”黃龍飛自豪地說。
“協調就是生產力”
“不論是現場施工、工程技術還是備品備件供貨,一處協調不好,耽誤一周工期都是常事兒。”黃龍飛說道。為確保華創風機價值最大化,該公司利用變槳軸承更換的機會,對今年需要風機技改的工作,能在地面上作業的就穿插到變槳軸承下架的機會進行作業,例如葉片人孔門技改等項目。為實現工期順利銜接,背后需要團隊的默契配合與精心組織。
“程亮,你拿上卷尺,咱們去現場確認下葉片工裝尺寸。”雖施工單位再三確認,黃龍飛還是擔心用于在地面上放置葉輪的工裝尺寸問題。一經測量,黃龍飛和程亮都大吃一驚,地面工裝比實際要求整整小了五公分,這意味著葉輪下架后將無法平穩落地,至少在空中懸著兩小時,現場人員、吊車、風機都面臨著巨大風險。事不宜遲,黃龍飛立即協調施工單位,在吊裝“窗口期”到來之前完成對工裝進行現場改造,順利完成平頂山云陽風電場9號風機葉輪下架工作。
“沒辦法,就是要處處上心,每一步都待協調好,有時候回到家心里也不踏實,還不如在現場待著。”為了確保作業過程流暢,在作業高峰期,黃龍飛從早上五點開始,一天接打電話118個,手機號都被移動公司列入了疑似詐騙監控名單,就連家里坐他旁邊的妻子都插不上話。自從4月份施工以來,黃龍飛幾乎全天候“連軸轉”,以“時時放不下”的責任感,全身心投入到華創風機治理,踐行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榮譽是大家一起干出來的”
7月3日,一張“每月一星”的海報在該公司微信工作群里發布,全體干部職工都為獲得榮譽的黃龍飛點贊。
“成績是同事們一起干出來的,不是我個人的。”獲得該公司“每月一星”后,黃龍飛是又高興又有些不安。進入7月以來,山上又曬又熱,風機設備治理組成員們的工裝每天都要“汗洗”很多回。設備治理組的成員們的側臉都著“Y”的符號,那是安全帽帶遮蓋住的地方與其他皮膚顏色形成的特殊印記,也是他們對天空許下的承諾。
為了讓工作組中的轉崗職工順利完成拆解線過程,黃龍飛按照實際施工步驟,將檢查風機葉片狀態、所用工器具、拆線步驟一一列出,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制作出《華創3MW輪轂拆接線說明》,即便是從沒有上過風機的職工,看著說明也能完成拆接線任務。他們齊心協力,合理調整工作方案,將需9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務壓縮至三個月內,堅決按計劃完成任務目標。
截至目前,黃龍飛和團隊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19臺3兆瓦風機變槳軸承治理工作,風機全部并網運行,風機發電水平已趕上同區域風機。目前,他們正瞄準17臺2兆瓦風機變槳軸承治理目標承壓奮進,為集團公司創建“中國最好、世界一流”綜合能源供應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