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工,最近管道這個位置的阻尼器總是漏油,有時間過來幫我們診斷一下唄。”在接到電話不久,一份傳真隨之發來,看來這是一直以來困擾電廠的難題。作為在支吊架診斷領域打拼多年的結構應力工程師劉欣來說,阻尼器漏油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但是“經常性”這個詞語激發了他的專業敏感性,他決定奔赴現場一探究竟。
經過一天的舟車勞頓,劉欣來到現場。在業主的監護下,伴隨著耳旁的汽輪機旋轉的轟鳴聲,劉欣拿著筆和紙逐一對支吊架狀態進行記錄拍照,一個小時的熱態檢查早已浸濕了他的衣裳。劉欣發現阻尼器吊桿嚴重傾斜,這一異常現象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種情況持續多久了?”“好像很長時間了。”劉欣若有所思的看向漏油阻尼器,隨即他對附近的恒力吊架進行細致排查,發現熱態工況下附近吊架指示刻度均壓死,這也印證了他內心的猜測,就是主蒸汽管道發生跑位異常,這一問題帶來的后果就是主蒸汽管道焊縫的應力異常,極有可能導致焊縫開裂失效。劉欣第一時間將檢查結果匯報至廠里,請求立刻進行全面隱患排查。
劉欣打算給管道進行全方位體檢。“用這個激光測距儀幫我測量一下這個管道中心到地面的距離。”要精準定位、測算管道標高,首先明確跑位異常管段的范圍。“劉工,這邊沉降最大量達到300mm。”這種標高偏差再次引起了劉欣的注意。隨即,劉欣運用專業應力分析軟件對管系整體進行建模分析,模擬計算出運行過程中管道焊縫應力最大位置以及應力值。通過仿真結果,劉欣拿上超聲波檢測設備便對管道焊縫開展隱患排查,結果在主蒸汽與高旁連接三通位置,發現了近半圈的焊縫裂紋缺陷。劉欣結合現場管道狀態,根據應力校核狀態,決定采用多點位對沉降管道進行復位,同時將跑位異常管段吊架進行載荷重新校核,徹底根除管道沉降以及應力集中安全隱患。
經過與電廠多次討論,最終采用劉欣的解決方案。在長達半個月的時間里,劉欣駐廠進行技術指導,每到一個關鍵節點就持續跟進管道受力狀態,同步跟進焊縫缺陷熱處理工藝的制定和實施,最終全面解決了管道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為電廠的安全穩定運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收獲了系統外的表揚信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