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張家口地區的天氣有些冷了,早上的草木上披著一層潔白的寒霜。作為發電供熱企業,此時正是囤煤的關鍵時期,稍一松懈,就會影響下一步的冬季供暖。
下花園熱電公司是單機運行供熱,對入廠煤質要求較高。為把好進廠煤質量關,該公司燃煤管理人員每天堅持到煤場檢查拉煤車是否有裝車不均勻、陰陽面裝不同煤、上下層煤質不一樣等問題,發現問題,立即協同煤質監督員進行抽樣、扣噸等處理。
10月中旬,一輛裝得滿滿的煤車緩緩行駛過來,當汽車行駛到煤場中部坡道時,一個細節引起煤質班班長陳彥玲的注意——這輛車爬坡比平時吃力很多,車轱轆軋出的車跡也要深些。他馬上意識到這輛車可能有貓膩,于是給班里的黃師傅打電話:“黃師傅,您查一下某車上、下午拉煤記錄。”電話里傳來黃師傅的疑問:“小陳呀,咋了?上午和下午同一輛車能有多大差別。”陳彥玲把剛才看到的細節說了一遍。黃師傅打開進煤記錄,發現該車下午單車煤重比上午單車煤重多了足足5噸多。肯定有異常。
煤卸下之后,他上前檢查煤質,視覺上煤的顏色發暗黑、沒有光澤,用手掂起來感覺特別重。司機上來和他套近乎,發誓說煤質肯定沒問題。他笑了笑,什么都沒說,只是撿了幾塊煤,拿到班里用水沖洗后,掄起錘子砸了下去,竟然沒有破碎,原來是大量的劣質煤矸石摻了進來。他立刻匯報部門領導,及時停止該供應商進煤,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班里的黃師傅贊譽說:“別人斷煤質看表面,陳彥玲斷煤質看車轱轆。”
該公司由于煤場小、煤堆較高,接卸安全問題突出。陳彥玲帶領全班人員起早貪黑奮戰在煤場接卸一線。
一天清晨,他來到煤場巡回檢查。晚上下了一夜的小雨,他發現進煤的車道雨后異常松軟,于是馬上指揮推土機清理煤場進煤道路,將煤泥坑里的濕煤推開,再將干煤推到道路上填平壓實。7點35分,進煤車道恢復正常。7點40分,一輛輛拉煤車緩緩安全駛入煤場,有序卸車。
回到班里,老師傅們看著他笑了:“小陳,你滿臉黑啦嗎唬的,剛從煤坑里鉆出來啊。”這時,他才想起早晨擦倒在煤泥坑里的事兒,嘿嘿一笑,洗了一把臉,又開始了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