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取樣管怎么又堵了?我們都快成吹掃常駐工了。”
“先不說人工吹掃的穩定性,每天跑一趟開票就得花費半天的時間。”
時間追溯到2020年,攸縣能源公司熱控二班的年輕小伙在對煙氣壓力測點取樣管進行手動吹掃時,總得先抱怨抱怨這個天天見面的“老朋友”。由于煙氣壓力測點取樣管堵塞頻繁,幾乎每天都要人工去現場進行手動吹掃,不說處理的實效性與穩定性不高,且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日復一日的重復勞動,讓熱控二班這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開始了“思想碰撞”。
“咱們得早日把自動吹掃的改造提上日程!”
“這個行!最近我還收集了不少資料,購買就地PLC自動吹掃裝置更換效果最佳。”
“但據我了解,就地PLC自動吹掃裝置可不便宜,整套下來至少得20萬!還有沒有少花錢、辦好事的其他方法?”
大家陷入了沉思。討論中,熱控專工陶海林提出,理論上采用DCS來實現邏輯控制功能,可以實現替代就地PLC自動吹掃裝置,但區域內沒有同類電廠的經驗參考,這個方法能不能成功仍是個未知數……
“咱們幾個動手能力強,班長寫邏輯拿手,專工的現場經驗足,問題遇到一個,咱們解決一個,大家一起一定行!”“采用DCS邏輯控制自動吹掃時間、就地配備相應的吹掃電磁閥,實現由DCS控制的自動吹掃系統”的方案被敲定。說干就干,大家聚在一起研討方案、撰寫邏輯、反復修正,終于在機組A修當中完成了改造,但就在大家滿心期待地進行DCS調試時,堵塞的取樣管并未疏通,第一次試驗無疑失敗了。
不后退、不放棄,熱控二班副班長羅詩雨當即帶領班組成員“釘”在現場細觀察、找原因、齊分析。不久大家便發現,6臺磨煤機同時吹掃降低了壓縮空氣的吹掃壓力,壓力不夠是導致吹掃失敗的根本原因。壓縮空氣出力是既定的,現在壓力不夠怎么辦?
經過了一個月的優化,羅詩雨決定改“同時吹掃”為“排隊吹掃”。通過調整方案、優化邏輯、反復調試,這一次的結果確保了每次吹掃的壓力,自動吹掃效果得到了實質性進展。這項改造投運后,不僅風速缺陷同比減少95%,投入的維護人員比重大幅減少,還為該公司節省了就地PLC反吹裝置采購費用約20萬元。
前不久,這項改造獲得了華銀電力公司職工創新大賽優秀創新創效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