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底村的自來水管道漏了,800多戶人家沒有水喝,大唐公司能不能幫我們修修水管呀?”
元旦假期第一天,隨著一連串急促電話鈴聲響起,大唐三門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檢修部部長袁紅玉接到了崤底村村長的求助。
崤底村是該公司鄉村振興的定點幫扶村,多年來村企關系十分融洽,村民有困難理應積極解決,何況飲用水中斷,直接關系到村民的生產生活,不可懈怠。
“不能讓村民在喜迎元旦的相聚時刻沒有水喝!”袁紅玉想到這里,立刻安排除灰班班長張學武趕赴現場確認供水管道泄漏點位置,另一方面策劃檢修方案,安排副班長劉曉飛準備物料和檢修用具,攜帶檢修設備及工器具趕赴現場。
到了現場,卻發現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由于管道運行多年且深埋地下,管道銹蝕減薄嚴重,局部處理僅能保證當前供水,但后續在其他區域肯定還會泄漏,而且人力開挖效率太低,得用吊車助力,再加上該區域遭漏水浸泡后地質松軟,如果處理不當,很有可能發生塌方,危及人身安全。
“工作再急可不能蠻干,得確保檢修質量和安全?!苯涍^對現場環境和管道運行情況的研究分析,方案再次確定后大伙立即行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活水管道泄漏位置處于溝底,距離坡頂100米左右,吊車無法抵達,再加上土松坡陡、坑洼不平,柴油發電機、電焊機都得靠大伙一點一點搬運?!翱帐窒氯ザ祭щy,更何況還要帶上施工器具,豈不是難上加難!”
然而,盡管寒風凜冽、冰水交織,面對村民的期待和信任,大家搶修的熱情不減反增。為了確保安全,大件物品采用后面3人拽曳、前面2人側面攙扶的方式進行。面對深一腳、淺一腳的路況,大家齊心協力、匍匐前行,經過近3個小時的艱苦奮戰,終于把12米長的管道、柴油發電機等設備運到“戰場”。
在王衛東和張學武的帶領下,搶修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著。他們有的屈蹲在坑道內打磨焊接,有的彎腰切割,有的抬著24米管道對接焊口……他們“優美”的焊姿和專注精神,感動著周圍的每一個村民。
夜幕降臨,環境溫度低至零下七八攝氏度,每個人的頭發上覆蓋了一層薄薄的冰霜,衣服已經濕透。可每當抬起頭,看見村民圍著燃燒起來的篝火和久久不愿離去的人影,更增強了大家啃下“硬骨頭”的信心和決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0多個小時的連續作戰和不懈努力,終于在1月1日凌晨完成搶修工作,且一次通水合格無泄漏。村民紛紛跑到施工現場報喜,身邊傳來了大家的歡呼聲。
水管通了,喝上水了,村民笑了!3輛檢修車輛6盞車燈齊照檢修現場,照亮了大家的笑臉。
新年到了,大家收齊工器具勝利返程,歡聲笑語和吊車的轟鳴在新年的天空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