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柴旦行委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海拔3100米,全年平均氣溫接近零攝氏度,特別是冬季,溫度最低達到零下30攝氏度。2023年之前,當地近2萬名蒙古族、藏族、漢族同胞依然沿襲著較為原始的取暖方式,生活條件較為艱苦。
初冬的大柴旦,零下20攝氏度的氣溫讓早上的大街異常冷清。大柴旦清潔能源供暖項目經理劉大賢洗漱完畢,踏著前幾天還未融盡的殘雪往大柴旦中心學校走去。
“巴特爾老師,早上好!”
“早,你這么早就來啦!”
“我來看看早上暖氣熱不熱。周末下雪了,氣溫驟降,看下管路有沒有問題。”
“我去教室了,很暖和。你們真為大家辦了件大好事,家里今年也很暖和。”
2022年底,身負清潔供暖建設任務的大唐青海人來到大柴旦,面對初到高原缺氧的頭痛欲裂、無邊無際肆無忌憚的沙塵暴、夜晚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嚴寒等種種困難,劉大賢和同事們克服設備、施工方面等諸多困難,積極主動溝通協調,多次優化施工方案和調整工序銜接,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順利實現項目建設投運目標,并在2023年10月按期開栓供暖,圓滿完成了2023年至2024年首個清潔供暖保供任務。
今年供暖季前,他們提前安排部署冬季供暖工作,統籌企業及社區兩級力量,逐門逐戶開展地毯式排查,建立健全重點區域、重點人群管理臺賬,確保不留盲區、不留死角。
10月1日,大柴旦清潔能源供暖項目所有熱源站全部按期供熱。其間,他們在供暖過程中對管網和閥門出現的“跑冒滴漏”問題第一時間進行搶修,提升供熱質量和供暖服務工作,源源不斷的暖流從他們奮斗過的地方流向千家萬戶。
下午時分,劉大賢來到體育館檢查管路。遠遠看到正在為外省市調研人員講解清潔能源供暖情況的桑杰。
“相比傳統燃煤鍋爐供暖,清潔能源供暖使用大柴旦當地和周邊的光伏、風電等清潔電力,不僅實現供暖的‘零污染、零排放’,還解決了新能源就地消納問題,讓當地農牧民擺脫燒煤和牛糞的原始取暖方式,帶動清潔能源項目落地……在經濟性方面,供暖費用較用煤節約近30%。”
“正好!這是我們‘供暖專家’,也是大柴旦供暖項目的建設者!你來給大伙講講這個項目。”桑杰停下講解,介紹著劉大賢。
“當前,我們已經建成的大柴旦行委清潔能源供暖項目,是全省首批清潔供暖示范項目,供暖面積達69.3萬平方米,每年可節約標煤近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萬噸,有效改善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下一步,中國大唐還將在海西州都蘭縣等重點區域加大清潔能源供暖推進力度,助力當地‘低碳、綠色’發展,為守護‘中華水塔’作出大唐貢獻!”
講到這些,劉大賢內心有著抑制不住的自豪和難以言喻的興奮,他用自己的雙手回饋了大柴旦鄉親們的期待,讓大家的日子變得更加幸福。